《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十五

〔三〕 “買”,聚珍本作“賈”。

〔四〕 “幅巾屣屩”,“屣屩”,聚珍本作“屐履”,文選卷二一顏延年秋胡詩李善注引同。此條杜工部草堂詩箋卷八引作“江革養母,幅巾屐履”。

〔五〕 “不用牛馬”,此條御覽卷七七五亦引,文字稍有不同。

〔六〕 “每朝會”,原無“每”字,姚本、聚珍本有,御覽卷二四一引亦有,今據增補。此句書鈔卷六三引作“每有朝會”,亦有“每”字。

〔七〕 “迎送扶掖”,原脫“送” 字,御覽卷三六九引有,今據增補。此四字姚本、聚珍本作“扶持”二字,書鈔卷六三、御覽卷二四一引同。

〔八〕 “上輒自禮之”,此句姚本、聚珍本作“恆自禮焉”。書鈔卷六三引作“常自禮之 ”,孔廣陶書鈔注云:“‘恆’作‘常’,系唐人轉寫避穆宗諱也。”御覽卷二四一引作“帝自禮之”。

〔九〕 “小有疾”,此下三句姚本作“時有疾不會,輒敕大臣送醪膳,恩寵莫與為比”。 “臣”字當作“官”。聚珍本“臣”作“官”,“醪膳 ”作“餐醪”,余與姚本同。書鈔卷六三引與聚珍本全同。

〔一0〕“竇憲”,其下姚本、聚珍本有“慕其行”三字,與范曄後漢書江革傳相合。

〔一一〕“當”,姚本、聚珍本作“ 報”,范曄後漢書江革傳亦作“
報”。

〔一二〕“上以此重之”,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帝聞而益善之”,范曄後漢書江革傳同。


 劉般
劉般,〔一〕字伯興,〔二〕兼屯騎校尉。〔三〕時五校官顯職閒,〔四〕府寺寬敞,輿服光麗,伎巧畢給,故多宗室肺腑居之。御覽卷二四二
劉般字伯興,〔五〕為太僕,在朝盡節,〔六〕夙夜不怠。書鈔卷五四

劉般字伯興,遷宗正,〔七〕在朝廷竭忠盡節,勤身憂國,〔八〕夙夜不怠,數納嘉謀,州郡便宜,〔九〕清淨畏慎,受職修治,振施宗族。御覽卷二三0

〔一〕 “劉般”,原作“劉磐”。書鈔卷五三、卷五四、卷六一,初學記卷一二,六帖卷七五、卷七七,御覽卷二三0皆引劉般事跡片段,字皆作“劉般”,姚本、聚珍本亦作“劉般”,今從之。劉般,范曄後漢書卷三九有傳。又見汪文台輯華嶠後漢書卷一。

〔二〕 “字伯興”,原作“字仲興 ”,書鈔卷六一引劉般為屯騎校尉事,亦云“字仲興” ,皆誤。初學記卷一二、御覽卷二三0引劉般為宗正事,皆雲“字伯興”,與聚珍本合,范曄後漢書劉般傳亦云:“字伯興”,今據改。

〔三〕 “兼屯騎校尉”,范曄後漢書劉般傳載:“永平……十年,征般行執金吾事,從至南陽,還為朝侯。明年,兼屯騎校尉。”

〔四〕 “五校”,范曄後漢書劉般傳同。書鈔卷六一引作“五校尉”,聚珍本同。按有無 “尉”字,均無妨文義。五校尉,指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司馬彪續漢書百官志劉昭注云:“大駕鹵簿,五校在前,各有鼓吹一部。”

〔五〕 “伯興”,原誤作“與伯” 。

〔六〕 “在朝盡節”,此句姚本、聚珍本作“在朝竭忠盡節”,初學記卷一二引東觀漢記云:“劉般字伯興,代名忠孝,在朝竭忠盡節。建初元年,拜為宗正。”據此,此句上又有“世名忠孝”一句。初學記“代”字原作“世”,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六帖卷七五、卷七七引亦有“代名忠孝”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