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十五


魏譚有一孤兄子,年一二歲,常自養視,遭饑饉,分升合以相生活。〔七〕譚時有一女,生裁數月,念無穀食,終不能兩全,棄其女,養活兄子,州郡高其義。御覽卷五一二

〔一〕 “魏譚”,范曄後漢書卷三九趙孝傳附有魏譚傳。

〔二〕 “少聞”,聚珍本作“少間 ”,范曄後漢書趙孝傳附魏譚傳作“少閒”。按“間” 與“閒”,二字同。此下聚珍本有“琅邪人”一句。

〔三〕 “夷”,聚珍本作“賊”,下同。

〔四〕 “夷長公”,范曄後漢書趙孝傳附魏譚傳云:“賊有夷長公。”李賢註:“夷,姓也。”按“夷”疑指少數民族,“長公”似為夷族下級頭目之稱。

〔五〕 “急宜去”,此句聚珍本作 “急從此去”,范曄後漢書趙孝傳附魏譚傳同。

〔六〕 “常”,聚珍本作“嘗”。按二字通。

〔七〕 “生”,聚珍本作“存”。


 倪萌
倪萌,〔一〕字子明,齊國臨淄人也。仁孝敦篤,不好榮貴,常勤身田農。遭歲倉卒,兵革並起,人民餒餓相啖,與兄俱出城采蔬,為赤眉賊所得,欲殺啖之。萌詣賊叩頭言:〔二〕“兄年老羸瘠,不如萌肥健,願代兄。”賊義而不啖,命歸求豆來贖兄。〔三〕萌歸不能得豆,復自縛詣賊,賊遂放之。〔四〕初學記卷一七
〔一〕 “倪萌”,范曄後漢書卷三九趙孝傳後附載其事。“倪”字范書作“兒”,二字同。

〔二〕 “萌”,此字原無,姚本、聚珍本同。御覽卷三七八、卷八四一引有,今據增補。

〔三〕 “命歸求豆來贖兄”,此下諸句原無,聚珍本有,御覽卷八四一引亦有,今據增補。

〔四〕 “賊遂放之”,此條續編珠卷一亦引,字句與初學記卷一七引同。


 王琳
汝南王琳字巨尉,〔一〕年十餘,喪父母,遭大亂,百姓奔逃,唯琳兄弟獨守冢廬。〔二〕弟季出,遇赤眉賊,將為哺。琳自縛,請先季死,賊矜而放之。類聚卷二一
〔一〕 “汝南王琳字巨尉”,此句原僅有“王琳”二字,聚珍本有“汝南”、“字巨尉” 五字,御覽卷四一六、卷四二0引同,今據增補。王琳,范曄後漢書卷三九趙孝傳後附載其事。

〔二〕 “冢”,原作“家”,聚珍本作“冢”。按“冢”字是,范曄後漢書趙孝傳後載王琳事云:“琳兄弟獨守冢廬,號泣不絕。”“
冢”與“冢”,二字同。


 淳于恭
淳于恭以謙儉推讓為節,〔一〕家有山田橡樹,人有盜取之者,恭助為收拾。載之歸,乃知是恭。其盜還橡,〔二〕恭不受。〔三〕類聚卷二一
淳于恭,字孟孫,北海淳于人。以謙儉推讓為節,人有刈恭禾者,〔四〕恭見之,〔五〕念其愧,因伏草中,至去乃起。恭家井在門外,上有盆,鄰里牧牛兒爭飲牛。〔六〕恭惡其爭,多置器其上,〔
七〕為預汲水滿之。小兒復爭,恭各語其家父母,父母乃禁怒之,里落皆化而不爭。御覽卷四0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