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九章


惜薪司不得不把為冬天準備的紅簍炭全部搬進大內,供給各宮殿升火禦寒。在上朝
時候,崇禎以上天和祖宗迭次以災異“示儆”,叫群臣好生修省,挽回天心,隨後
又問群臣有什麼措切辦法。一提到籌措軍餉,大家不是相顧無言,便是說一些空洞
的話。有一位新從南京來的御史,名叫徐標,不但不能貢獻一個主意替皇上分憂,
反而跪下去“冒死陳奏”,說他從江南來,看見沿路的村落盡成廢墟,往往幾十里
沒有人煙,野獸成群。他邊說邊哭,勸皇上趕快下一道聖旨罷掉練餉,萬不要把殘
余的百姓都逼去造反。跟著又有幾位科、道官跪奏河南、山東、陝西、湖廣、江北
各地的嚴重災情,說明想再從老百姓身上籌餉萬萬不可。崇禎聽了科、道官們的跪
奏,訪徨無計,十分苦悶,同時也十分害怕。他想,如今別無法想,只有下狠心向
皇親們藉助了,縱然祖宗的“在天之靈”為此不樂,事後必會鑑諒他的苦衷。只要
能籌到幾百萬餉銀,使“剿賊”順利成功,保住祖宗江山,祖宗就不會嚴加責備。

①大風霾——刮黃沙塵,天昏地暗,古人叫做大風霾。

他打算在文華殿召見幾位輔臣,研究他的計畫。可是到了文華殿他又遲疑起來。
他擔心皇親國戚們會用一切硬的和軟的辦法和他對抗,結果無救於國家困難,反而
使皇親國戚們對他寒心,兩頭不得一頭。他在文華殿里停留很久,拿不定最後主意。
這文華殿原是明代皇帝聽儒臣講書的地方,所以前後殿的柱子上掛了幾副對聯,內
容都同皇帝讀書的事情有關,在此刻幾乎都像是對崇禎的諷刺。平日“勤政”之暇,
在文華殿休息的時候,他很喜歡站在柱子前欣賞這些對聯,但今天他走過對聯前邊
時再也沒有心情去看。他從後殿踱到前殿,好像是由於習慣,終於在一副對聯前邊
站住了。他平日不僅喜歡這副對聯寫得墨飽筆圓,端莊渾厚,是館閣體中的上乘,
也喜歡它的對仗工穩。如今他忍不住又看了一遍。那副對聯寫道:

四海昇平,翠幄雍容探六籍;
萬幾清暇,瑤編披覽惜三餘。

看過以後,他不禁感慨地說:“如今還有什麼‘四海昇平’,還說什麼‘萬幾
清暇’!”他搖搖頭,又背著手走往文華後殿。正要踏上後殿的白玉台階,一抬頭
看見了殿門上邊懸的橫匾,上寫著:“學二帝王王①治天下大經大法。”這十二個
字分作六行,每行二字,是萬曆皇帝的母親孝定太后的御筆。她就是武清侯李國瑞
的姑祖母。崇禎感到心中慚愧,低頭走進了後殿的東暖閣,默然坐了很久,取消了
為向戚碗藉助的事召見閣臣。

①二帝三王——二帝指堯、舜,三王指夏禹、商湯和周文王、武王。這是儒家
所理想的上古君主。

崇禎懷著十分矛盾和焦急的心情回到乾清宮,又向御案前頹然坐下,無心省閱
文書,也不說話,連聽見宮女和太監們在簾外的輕微腳步聲都感到心煩。他用食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