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九章


上自己說出口來,免得日後一旦反覆,禍事落到自己頭上。崇禎見首輔低頭不語,
使一個眼色屏退了左右太監,小聲說:
“目前軍事孔急,不能一日缺餉。國庫如洗,司農①無計。卿為朕股朧大臣,
有何良策?”

①司農——戶部。

薛國觀跪下奏道:“臣連日與司農計議,尚未想出切實可行辦法。微臣身為首
輔,值此民窮財盡之時,午夜彷徨,不得等餉良策,實在罪該萬死。”
“先生起來。”
等薛國觀叩頭起來以後,崇禎不願再同薛國觀繞圈子說話,單刀直人地問:
“朕欲向京師諸戚畹、勛舊①與縉紳藉助,以救目前之急,卿以為如何?”

①戚畹、勛舊——“戚畹”與“戚里”同義,即皇親國戚的代稱。“勛舊”指
因先人有大功勳而受封世襲爵位的世家。

薛國觀事先猜到皇上會出此一策,心中也有些贊同,但他明白此事關係重大,
說不定會招惹後禍。他膽戰心涼地回答:
“戚畹、勛舊,與國同休,非一般仕宦之家可比,容臣仔細想想。輔臣中有在
朝年久的,備知戚畹、勛舊情況,亦望皇上垂詢。”
崇禎明白他的意思,轉向跪在地上的程國祥間:“程先生是朝中老臣,在京年
久,卿看如何?”
程國祥在崇禎初年曾做言官,頗思有所建樹,一時以敢言知名。後來見崇禎猜
疑多端,剛愎任性,加上朝臣中互相傾軋,大小臣工獲罪的日多,他常怕招惹意外
之禍,遇事緘默,不置可否,或者等同僚決定之後,他只隨聲附和,點頭說:“好,
好。”日久天長,漸成習慣。由於他遇事不作主張,沒有權勢欲望,超然於明末的
門戶鬥爭之外,所以各派朝臣都願他留在內閣中起緩衝作用,更由於他年紀較大,
資望較深,所以他在輔臣中的名次僅排在薛國觀的後邊。因為“好,好”二字成了
他的口頭禪,同僚們替他起個綽號叫“好好閣老”。剛才進宮之前,一位內閣中書
跪在他的面前行禮,哭著說接家人急報,母親病故,催他星夜回家。程國祥沒有聽
完,連說“好,好”。隨後才聽明白這位內閣中書是向他請假,奔喪回籍,又說
“好,好”,在手本上批了“照準”二字。此刻經皇帝一問,他心中本能地警告自
己說:“說不得,可說不得!”不覺出了一身汗,深深地低下頭去。崇禎等了片刻,
等不到他的回答,又問:
“卿看向戚畹藉助還是向京師縉紳大戶藉助?要是首先向戚畹藉助,應該叫誰
家做個榜樣?”
程國祥膽怯地說:“好,好。”
崇禎問:“什麼?你說都好?”
“好,好。”
“先向誰家藉助為宜?”
“好,好。”程的聲音極低,好像在喉嚨里說。
“什麼?什麼好,好?”
“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