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七十三 易九



九二得中,所以過於巽為善。"用史巫紛若,吉。"看來是個盡誠以祭祀之吉占。

九三"頻巽",不比"頻復"。復是好事,所以頻復為無咎。巽不是甚好底事。九三別無伎倆,只管今日巽了明日巽,自是可吝。

六四"田獲三品",伊川主張作"巽於上下"說,說得較牽強。

"無初有終",也彷彿是伊川說。始未善是"無初",更之而善是"有終"。自"貞吉悔亡"以下,都是這一個意思。一如坤卦"先迷後得"以下,都只是一個意思。〔淵〕

九五"先庚三日,後庚三日",不知是如何。看來又似設此為卜日之占模樣。蠱之"先甲三日"是辛,"後甲三日"是丁。此卦"先庚三日"亦是丁,"後庚三日"是癸。據丁與辛,皆是古人祭祀之日。但癸日不見用處。

"先庚、後庚",是說那後面變了底一截。〔淵〕

◎兌

"兌說",若不是"剛中",便成邪媚。下面許多道理,都從這個"剛中柔外"來。"說以先民",如"利之而不庸"。"順天應人",革卦就革命上說,兌卦就說上說,後人都做"應天順人"說了。到了"順天應人",是言順天理,應人心。胡致堂管見中辨這個也好。〔淵〕

說若不"剛中",便是違道乾譽。〔淵〕

兌巽卦爻辭皆不端的,可以移上移下。如剝卦之類,皆確定移不得,不知是如何。如"和兌"、"商兌"之類,皆不甚親切。為復是解書到末梢,會懶了看不子細;為復聖人別有意義?但先儒解亦皆如此無理會。

九五隻是上比於陰,故有此戒。

◎渙

問:"萃言'王假有廟',是卦中有萃聚之象,故可以為聚祖考之精神,而為享祭之吉占。渙卦既散而不聚,本象不知何處有可立廟之義?將是卦外立義,謂渙散之時,當聚祖考之精神邪?為復是下卦是坎,有幽隱之義,因此象而設立廟之義邪?"曰:"坎固是有鬼神之義。然此卦未必是因此為義,且作因渙散而立廟說。大抵這處都見不得。"〔學履〕

此卦只是卜祭吉,又更宜涉川。"王乃在中",是指廟中,言宜在廟祭祀,伊川說得那道理多了。他見得許多道理了,不肯自做他說,須要寄搭放在經上。〔淵〕

渙是散底意思。物事有當散底:號令當散,積聚當散,群隊當散。〔淵〕

渙卦亦不可曉。只以大意看,則人之所當渙者莫甚於己私;其次須便渙散其小小群隊,合成其大;其次便渙散其號令與其居積,以用於人;其次便渙去患害。但六四一爻未見其大好處,今爻辭卻說得恁地浩大,皆不可曉。

"剛來不窮",是九三來做二;"柔得位而上同",是六二上做三。此說有些不隱,卻為是六三不喚做得位。然而某這個例,只是一爻互換轉移,無那隔驀兩爻底。〔淵〕

問:"'剛來而不窮',窮是窮極。來處乎中,不至窮極否?"曰:"是居二為中。若在下,則是窮矣。"〔學履〕

"渙奔其機",以卦變言之,九二,自三來居二,得中而不窮,所以為安,如機之安也。六三,是自二往居三,未為得位,以其上同於四,所以為得位。象辭如此說,未密。若雲六三上應上九為上同,恐如此跳過了不得。此亦是依文解義說。終是不見得九來居二之為安,二之於三為得位,是如何。〔學蒙〕

"奔其機",也只是九來做二。人事上說時,是來就那安處。〔淵〕

"渙其躬,志在外也",是捨己從人意思。

老蘇云:"渙之九四曰:'渙其群,元吉。'夫群者,聖人之所欲渙以混一天下者也。"此說,雖程傳有所不及。如程傳之說,則是群其渙,非"渙其群"也。蓋當人心渙散之時,各相朋黨,不能混一。惟九四能渙小人之私群,成天下之公道,此所以元吉也。老蘇天資高,又善為文章,故此等說話皆達其意。大抵渙卦上三爻是以渙濟渙也。〔道夫〕

"渙其群",乃取老蘇之說,是散了小小底群隊,並做一個。東坡所謂"合小以為大,合大以為一"。又曰:"如太祖之取蜀,取江南,皆是'渙其群'、'渙有丘'之義。但不知四爻如何當得此義。"

"渙其群",言散小群做大群,如將小物事幾把解來合做一大把。東坡說這一爻最好,緣他會做文字,理會得文勢,故說得合。〔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