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一 學五



或問讀書工夫。曰:"這事如今似難說。如世上一等人說道不須就書冊上理會,此固是不得。然一向只就書冊上理會,不曾體認著自家身己,也不濟事。如說仁義禮智,曾認得自家如何是仁?自家如何是義?如何是禮?如何是智?須是著身己體認得。如讀'學而時習之',自家曾如何學?自家曾如何習?'不亦說乎'!曾見得如何是說?須恁地認,始得。若只逐段解過去,解得了便休,也不濟事。如世上一等說話,謂不消得讀書,不消理會,別自有個覺處,有個悟處,這個是不得。若只恁地讀書,只恁地理會,又何益!"〔賀孫〕

學須做自家底看,便見切己。今人讀書,只要科舉用;已及第,則為雜文用;其高者,則為古文用,皆做外面看。〔淳〕

讀書之法,有大本大原處,有大綱大目處,又有逐事上理會處,又其次則解釋文義。〔雉〕

玩索、窮究,不可一廢。〔升卿〕

或問讀書未知統要。曰:"統要如何便會知得?近來學者,有一種則捨去冊子,卻欲於一言半句上便要見道理;又有一種,則一向汎濫不知歸著處,此皆非知學者。須要熟看熟思,久久之間,自然見個道理四停八當,而所謂統要者自在其中矣。"〔履孫〕

凡看文字,專看細密處,而遺卻緩急之間者,固不可;專看緩急之間,而遺卻細密者,亦不可。今日之看,所以為他日之用。須思量所以看者何為。非只是空就言語上理會得多而已也。譬如拭桌子,只拭中心,亦不可;但拭四弦,亦不可。須是切己用功,使將來自得之於心,則視言語誠如糟粕。然今不可便視為糟粕也,但當自期向到彼田地爾。〔方子〕

學者有所聞,須便行,始得。若得一書,須便讀便思便行,豈可又安排停待而後下手!且如得一片紙,便來一片紙上道理行之,可也。〔履孫〕

讀書便是做事。凡做事,有是有非,有得有失。善處事者,不過稱量其輕重耳。讀書而講究其義理,判別其是非,臨事即此理。〔可學〕

真理會得底,便道真理會得;真理會不得底,便道真理會不得。真理會得底固不可忘,真理會不得底,須看那處有礙。須記那緊要處,常勿忘。所謂"智者利仁",方其求時,心固在此;不求時,心亦在此。〔淳〕

學得此事了,不可自以為了,恐怠意生。如讀得此書,須終身記之。〔壽昌〕

讀書推類反求,固不害為切己,但卻又添了一重事。不若且依文看,逐處各自見個道理。久之自然貫通,不須如此費力也。

學者理會文義,只是要先理會難底,遂至於易者亦不能曉。學記曰:"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所謂"攻瑕,則堅者瑕;攻堅,則瑕者堅",不知道理好處又卻多在平易處。〔璘〕

只看自家底。不是自家底,枉了思量。〔燾〕

凡讀書,且須從一條正路直去。四面雖有可觀,不妨一看,然非是緊要。〔方子〕

看書不由直路,只管枝蔓,便於本意不親切。〔淳〕

看文字不可相妨,須各自逐一著地頭看他指意。若牽窒著,則件件相礙矣。〔端蒙〕

看文字,且逐條看。各是一事,不相牽合。

讀書要周遍平正。〔夔孫〕

看文字不可落於偏僻,須是周匝。看得四通八達,無些窒礙,方有進益。又云:"某解語孟,訓詁皆存。學者觀書,不可只看緊要處,閒慢處要都周匝。今說'求放心',未問其他,只此便是'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方是讀書,卻說'仁在其中',蓋此便是'求放心'也。"〔人傑〕

看文字,且依本句,不要添字。那裡元有縫罅,如合子相似。自家只去抉開,不是渾淪底物,硬去鑿;亦不可先立說,牽古人意來湊。且如"逆詐、億不信"與"先覺"之辨:逆詐,是那人不曾詐我,先去揣摩道,那人必是詐我;億不信,是那人未有不信底意,便道那人必是不信;先覺,則分明見得那人已詐我,不信我。如高祖知人善任使,亦是分明見其才耳。

讀書若有所見,未必便是,不可便執著。且放在一邊,益更讀書,以來新見。若執著一見,則此心便被此見遮蔽了。譬如一片淨潔田地,若上面才安一物,便須有遮蔽了處。聖人七通八達,事事說到極致處。學者須是多讀書,使互相發明,事事窮到極致處。所謂"本諸身,徵諸庶民,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直到這個田地,方是。語云:"執德不弘。"易云:"寬以居之。"聖人多說個廣大寬洪之意,學者要須體之。〔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