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一 學五



看書,不可將自己見硬參入去。須是除了自己所見,看他冊子上古人意思如何。如程先生解"直方大",乃引孟子。雖是程先生言,畢竟迫切。〔節〕

看文字先有意見,恐只是私意。謂如粗厲者觀書,必以勇果強毅為主;柔善者觀書,必以慈祥寬厚為主,書中何所不有!〔人傑〕

凡讀書。先須曉得他底言詞了,然後看其說於理當否。當於理則是,背於理則非。今人多是心下先有一個意思了,卻將他人說話來說自家底意思;其有不合者,則硬穿鑿之使合。〔廣〕

學者不可用己意遷就聖賢之言。〔德明〕

讀書,如問人事一般。欲知彼事,須問彼人。今卻不問其人,只以己意料度,謂必是如此。〔揚〕

看人文字,不可隨聲遷就。我見得是處,方可信。須沉潛玩繹,方有見處。不然,人說沙可做飯,我也說沙可做飯,如何可吃!〔謙〕

大凡讀書,不要般涉。但溫尋舊底不妨,不可將新底來攙。〔道夫〕

文字不可硬說,但當習熟,漸漸分明。

凡看聖賢言語,不要迫得太緊。〔振〕

大凡看文字要急迫不得。有疑處,且漸漸思量。若一下便要理會得,也無此理。〔廣〕

看文字,須是退步看,方可見得。若一向近前迫看,反為所遮蔽,轉不見矣。〔力行〕

學者觀書,病在只要向前,不肯退步看。愈向前,愈看得不分曉。不若退步,卻看得審。大概病在執著,不肯放下。正如聽訟:心先有主張乙底意思,便只尋甲底不是;先有主張甲底意思,便只見乙底不是。不若姑置甲乙之說,徐徐觀之,方能辨其曲直。橫渠云:"濯去舊見,以來新意。"此說甚當。若不濯去舊見,何處得新意來。今學者有二種病,一是主私意,一是舊有先入之說,雖欲擺脫,亦被他自來相尋。〔〈螢,中"蟲改田"〉〕

學者不可只管守從前所見,須除了,方見新意。如去了濁水,然後清者出焉。〔力行〕

到理會不得處,便當"濯去舊見,以來新意",仍且只就本文看之。〔伯羽〕

某向時與朋友說讀書,也教他去思索,求所疑。近方見得,讀書只是且恁地虛心就上面熟讀,久之自有所得,亦自有疑處。蓋熟讀後,自有窒礙,不通處是自然有疑,方好較量。今若先去尋個疑,便不得。又曰:"這般也有時候。舊日看論語,合下便有疑。蓋自有一樣事,被諸先生說成數樣,所以便著疑。今卻有集注了,且可傍本看教心熟。少間或有說不通處,自見得疑,只是今未可先去疑著。"〔賀孫〕

看文字,且自用工夫,先已切至,方可舉所疑,與朋友講論。假無朋友,久之自能自見得。蓋蓄積多者忽然爆開,便自然通,此所謂"何天之衢亨"也。蓋蓄極則通,須是蓄之極,則通。〔〈螢,中"蟲改田"〉〕人傑錄云:"讀書須是先看一件了,然後再看一件。若是蓄積處多,忽然爆開來時,自然所得者大,易所謂'何天之衢亨',是也。"

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裡方是長進。〔道夫〕

問:"看理多有疑處。如百氏之言,或疑其為非,又疑其為是,當如何斷之?"曰:"不可強斷,姑置之可也。"〔人傑〕

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說可疑,而不知己說之可疑。試以詰難他人者以自詰難,庶幾自見得失。〔必大〕

因求講學言論傳之,答曰:"聖賢之言,明如日月。"又曰:"人有欲速之病。舊嘗與一人讀詩集,每略過題一行。不看題目,卻成甚讀詩也!又嘗見龔實之轎中只著一冊文字看,此其專靜也。且云:'尋常出外,轎中著三四冊書,看一冊厭,又看一冊,此是甚功夫也!'"〔方〕

因僉出文字,偶失僉字,遂不能記,云:"舊有人老不識字,然隔年瑣瑣出入,皆心記口數之,既為寫下,覆之無差。蓋其人忠寔,又專一無他事,所以記得。今學者不能記,又往往只靠著筆墨文字,所以愈忘之也。"〔方〕

先生戲引禪語云:"一僧與人讀碑,云:'賢讀著,總是字;某讀著,總是禪。'溈山作一書戒僧家整齊。有一川僧最〈蠚,中"蟲改若"〉苴,讀此書,云:'似都是說我!'善財五十三處見善知識,問皆如一,云:'我已發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如何行菩薩行,成菩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