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五 大學二



"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至致知在格物。""欲"與"先"字,謂如欲如此,必先如此,是言工夫節次。若"致知在格物",則致知便在格物上。看來"欲"與"先"字,差慢得些子,"在"字又緊得些子。〔履孫〕

大學言'物格而後知至,止天下平。'聖人說得寬,不說道能此即能彼,亦不說道能此而後可學彼。只是如此寬說,後面逐段節節更說,只待人自看得如何。〔振〕

蔡元思問:"大學八者條目,若必待行得一節了,鏇進一節,則沒世窮年,亦做不徹。看來日用之間,須是隨其所在而致力:遇著物來面前,便用格;知之所至,便用致;意之發,便用誠;心之動,便用正;身之應接,便用修;家便用齊;國便用治,方得。"曰:"固是。他合下便說'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便是就這大規模上說起。只是細推他節目緊要處,則須在致知、格物、誠意迤邐做將去"云云。又曰:"有國家者,不成說家未齊,未能治國,且待我去齊得家了,卻來治國;家未齊者,不成說身未修,且待我修身了,卻來齊家!無此理。但細推其次序,須著如此做。若隨其所遇,合當做處,則一齊做始得。"〔僩〕

大學自致知以至平天下,許多事雖是節次如此,須要一齊理會。不是說物格後方去致知,意誠後方去正心。若如此說,則是當意未誠,心未正時有家也不去齊,如何得!且如"在下位不獲乎上"數句,意思亦是如此。若未獲乎上,更不去治民,且一向去信朋友;若未信朋友時,且一向去悅親,掉了朋友不管。須是多端理會,方得許多節次。聖人亦是略分個先後與人知,不是做一件淨盡無餘,方做一件。若如此做,何時得成!又如喜怒上做工夫,固是;然亦須事事照管,不可專於喜怒。如易損卦"懲忿窒欲",益卦"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似此說話甚多。聖人卻去四頭八面說來,須是逐一理會。身上許多病痛,都要防閒。〔明作〕

問:"知至了意便誠,抑是方可做誠意工夫?"曰:"也不能恁地說得。這個也在人。一般人自便能如此。一般人自當循序做。但知至了,意誠便易。且如這一件事知得不當如此做,末梢又卻如此做,便是知得也未至。若知得至時,便決不如此。如人既知烏喙之不可食,水火之不可蹈,豈肯更試去食烏喙,蹈水火!若是知得未至時,意決不能誠。"問:"知未至之前,所謂慎獨,亦不可忽否?"曰:"也不能恁地說得。規模合下皆當齊做。然這裡只是說學之次序如此,說得來快,無恁地勞攘,且當循此次序。初間'欲明明德於天下'時,規模便要恁地了。既有恁地規模,當有次序工夫;既有次序工夫,自然有次序功效:'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只是就這規模恁地廣開去,如破竹相似,逐節恁地去。"〔宇〕

說大學次序,曰:"致知、格物,是窮此理;誠意、正心、修身,是體此理;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是推此理。要做三節看。"〔雉〕

大學一篇卻是有兩個大節目:物格、知至是一個,誠意、修身是一個。才過此二關了,則便可直行將去。〔泳〕

物格、知至,是一截事;意誠、心正、身修,是一截事;家齊、國治、天下平,又是一截事。自知至交誠意,又是一個過接關子;自修身交齊家,又是一個過接關子。〔賀孫〕

自格物至修身,自淺以及深;自齊家至平天下,自內以及外。〔敬仲〕

或問:"格物、致知,到貫通處,方能分別取捨。初間亦未嘗不如此,但較生澀勉強否?"曰:"格物時是窮盡事物之理,這方是區處理會。到得知至時,卻已自有個主宰,會去分別取捨。初間或只見得表,不見得里;只見得粗,不見得精。到知至時,方知得到;能知得到,方會意誠,可者必為,不可者決不肯為。到心正,則胸中無些子私蔽。洞然光明正大,截然有主而不亂,此身便修,家便齊,國便治,而天下可平。"〔賀孫〕

格物、致知,比治國、平天下,其事似小。然打不透,則病痛卻大,無進步處。治國、平天下,規模雖大,然這裡縱有未盡處,病痛卻小。格物、致知,如"知及之";正心、誠意,如"仁能守之"。到得"動之不以禮"處,只是小小未盡善。〔蓋卿〕方子錄云:"格物、誠意,其事似乎小。然若打不透,卻是大病痛。治國、平天下,規模雖大,然若有未到處,其病卻小,蓋前面大本領已自正了。學者若做到物格、知至處,此是十分以上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