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懿王崩,共王弟辟方立,是為孝王。孝王崩,諸侯復立懿王太子燮,是為夷王。【正義】:紀年云:“三年,致諸侯,烹齊哀公於鼎。”帝王世紀雲“十六年崩”也。
夷王崩,子厲王胡立。厲王即位三十年,好利,近榮夷公。大夫芮良夫【正義】:芮伯也。諫厲王曰:“王室其將卑乎?夫榮公好專利而不知大難。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載也,而有專之,其害多矣。天地百物皆將取焉,何可專也?所怒甚多,不備大難。以是教王,王其能久乎?夫王人者,將導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使神人百物無不得極,【集解】:韋昭曰:“極,中也。”猶日怵惕懼怨之來也。故頌曰‘思文后稷,克配彼天,立我蒸民,莫匪爾極’。大雅曰‘陳錫載周’。【集解】:唐固曰:“言文王布錫施利,以載成周道也。”是不布利而懼難乎,故能載周以至於今。今王學專利,其可乎?匹夫專利,猶謂之盜,王而行之,其歸鮮矣。榮公若用,周必敗也。”厲王不聽,卒以榮公為卿士,用事。
王行暴虐侈傲,國人謗王。召公諫曰:【集解】:韋昭曰:“召康公之後穆公虎,為王卿士也。”“民不堪命矣。”王怒,得衛巫,【集解】:韋昭曰:“衛國之巫也。”使監謗者,【正義】:監音口銜反。監,察也。以巫人神靈,有謗毀必察也。以告則殺之。其謗鮮矣,諸侯不朝。三十四年,王益嚴,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集解】:韋昭曰:“以目相盻而已。”厲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謗矣,乃不敢言。”召公曰:“是鄣之也。防民之口,甚於防水。水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為水者決之使導,為民者宣之使言。故天子聽政,使公卿至於列士獻詩,【正義】:上詩風刺。瞽獻曲,【集解】:韋昭曰:“曲,樂曲。”史獻書,【正義】:史,太史也。上書諫。師箴,【正義】:音針。師,樂太師也。上箴戒之文。瞍賦,【集解】:韋昭曰:“無眸子曰瞍。賦公卿列士所獻詩也。”矇誦,【集解】韋昭曰:“有眸子而無見曰矇。周禮矇主弦歌,諷誦箴諫之語也。”百工諫,庶人傳語,【集解】:韋昭曰:“庶人卑賤,見時得失,不得達,傳以語王。”【正義】:傳音逐緣反。庶人微賤,見時得失,不得上言,乃在街巷相傳語。近臣盡規,【集解】:韋昭曰:“近臣,驂仆之屬。”親戚補察,【正義】:言親戚補王過失,及察是非也。瞽史教誨,【集解】:韋昭曰:“瞽,樂太師。史,太史也。”耆艾脩之,【集解】:韋昭曰:“耆艾,師傅也。脩理瞽史之教,以聞於王。”而後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民之有口也,猶土之有山川也,財用於是乎出:猶其有原隰衍沃也,【集解】:唐固曰:“下平曰衍,有溉曰沃。”衣食於是乎生。口之宣言也,善敗於是乎興。行善而備敗,所以產財用衣食者也。夫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成而行之。若壅其口,其與能幾何?”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相與畔,襲厲王。厲王出奔於彘。【集解】:韋昭曰:“彘,晉地,漢為縣,屬河東,今曰永安。”【正義】:括地誌云:“晉州霍邑縣本漢彘縣,後改彘曰永安。從鄗餎晉也。”
厲王太子靜匿召公之家,國人聞之,乃圍之。召公曰:“昔吾驟諫王,王不從,以及此難也。今殺王太子,王其以我為讎而懟怒乎?夫事君者,險而不讎懟,【集解】:韋昭曰:“在危險之中。”怨而不怒,況事王乎!”乃以其子代王太子,太子竟得脫。
召公、周公二相行政,號曰“共和”。【索隱】:共音如字。若汲冢紀年則雲“共伯和乾王位”。共音恭。共,國;伯,爵;和,其名;乾,篡也。言共伯攝王政,故云“乾王位”也。【正義】:共音巨用反。韋昭云:“彘之亂,公卿相與和而脩政事,號曰共和也。”魯連子云:“衛州共城縣本周共伯之國也。共伯名和,好行仁義,諸侯賢之。周厲王無道,國人作難,王餎子於彘,諸侯奉和以行天子事,號曰‘共和’元年。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共伯使諸侯奉王子靖為宣王,而共伯復歸國於衛也。”世家云:“釐侯十三年,周厲王出餎於彘,共和行政焉。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四十二年,釐侯卒,太子共伯餘立為君。共伯弟和襲攻共伯於墓上,共伯入釐侯羨自殺,衛人因葬釐侯旁,謚曰共伯,而立和為衛侯,是為武公。”按:此文共伯不得立,而和立為武公。武公之立在共伯卒後,年歲又不相當,年表亦同,明紀年及魯連子非也。共和十四年,厲王死於彘。太子靜長於召公家,二相乃共立之為王,是為宣王。宣王即位,二相輔之,脩政,法文、武、成、康之遺風,諸侯復宗周。十二年,魯武公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