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卷四 周本紀第四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韓、魏、趙為諸侯。
二十四年,崩,【集解】:徐廣曰:“皇甫謐曰元丙辰,崩己卯。”駰案:宋衷曰“威烈王葬洛陽城中東北隅”也。子安王驕立。是歲盜殺楚聲王。
安王立二十六年,崩,【集解】:皇甫謐曰:“安王元庚辰,崩乙巳。”子烈王喜立。烈王二年,周太史儋【索隱】:老子列傳曰“儋即老子”耳,又曰“非也”,驗其年代是別人。【正義】:幽王時有伯陽甫。唐固曰:“伯陽甫,老子也。”按:幽王元年至孔子卒三百餘年,孔子卒後一百二十九年,儋見秦獻公。然老子當孔子時,唐固說非也。見秦獻公曰:【正義】:秦本紀雲獻公十一年見,見後十五年,周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是複合時也。“始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複合,【集解】:應劭曰:“周孝王封伯翳之後為侯伯,與周別五百載。至昭王時,西周君臣自歸受罪,獻其邑三十六城,合也。”韋昭曰:“周封秦為始別,謂秦仲也。五百歲,謂從秦仲至孝公彊大,顯王致伯,與之親合也。”【索隱】:按:周封非子為附庸,邑之秦,號曰秦嬴,是始合也。及秦襄公始列為諸侯,是別之也。自秦列為諸侯,至昭王五十二年,西周君臣獻邑三十六城以入於秦,凡五百一十六年,是合也。雲“五百”,舉其大數。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集解】:徐廣曰:“從此後十七年而秦昭王立。”駰案:韋昭曰“武王、昭王皆伯,至始皇而王天下”。【索隱】:霸王,謂始皇也。自周以邑入秦,至始皇初立,政由太后、嫪毐,至九年誅毐,正十七年。【正義】:周始與秦國合者,謂周、秦俱黃帝之後,至非子未別封,是合也。而別者,謂非子末年,周封非子為附庸,邑之秦,後二十九君,至秦孝公二年五百載,周顯王致文武胙於秦孝公,復與之親,是複合也。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謂從秦孝公三年至十九年周顯王致胙於秦孝公,是霸也。孝公子惠王稱王,是王者出也。然五百載者,非子生秦侯已下二十八君,至孝公二年,都合四百八十六年,兼非子邑秦之後十四年,則成五百。
十年,烈王崩,弟扁立,【正義】:扁,邊典反。是為顯王。顯王五年,賀秦獻公,獻公稱伯。九年,致文武胙於秦孝公。【集解】:胙,膰肉也。左傳曰:“王使宰孔賜齊侯胙,曰天子有事於文武。”二十五年,秦會諸侯於周。二十六年,周致伯於秦孝公。三十三年,賀秦惠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於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正義】:秦本紀雲惠王十三年,與韓、魏、趙並稱王。其後諸侯皆為王。【索隱】:謂韓、魏、齊、趙也。
四十八年,顯王崩,子慎靚王定立。慎靚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索隱】:皇甫謐雲名誕。赧非謚,諡法無赧。正以微弱,竊鈇逃債,赧然慚愧,故號曰“赧”耳。又按:尚書中候以“赧”為“然”,鄭玄雲“然讀曰赧”。王劭按:古音人扇反,今音奴板反。爾雅曰面慚曰赧。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索隱】:西周,河南也。東周,鞏也。王赧微弱,西周與東分主政理,各居一都,故曰東西周。按:高誘曰西周王城,今河南。東周成周,故洛陽之地。王赧徙都西周。【正義】敬王從王城東徙成周,十世至王赧,從成周西徙王城,西周武公居焉。
西周武公【集解】:徐廣曰:“惠公之長子。”【索隱】:按:戰國策作東周武公。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毋適立。司馬翦【正義】:翦音子踐反,楚臣也。謂楚王曰:“不如以地資公子咎,為請太子。”左成曰:【正義】:楚臣也。“不可。周不聽,是公之知困而交疏於周也。【正義】:言以地資公子咎請為太子,周若不許,是楚於周交益疏。不如請周君孰欲立,以微告翦,翦請令楚之以地。”果立公子咎為太子。【正義】:楚命翦適周,諷周君欲立誰,以微言告於翦,翦令楚之以地,周果立咎為太子也。此以上至“西周武公”,是楚令周立公子咎為太子也。
八年,秦攻宜陽,【正義】:括地誌云:“故韓城一名宜陽城,在洛州福昌縣東十四里,即韓宜陽縣城也。”楚救之。而楚以周為秦故,將伐之。【索隱】:宜陽,韓地,秦攻而楚救之,周為韓出兵,而楚疑周為秦,因加兵伐周。蘇代為周說楚王曰:“何以周為秦之禍也?【索隱】:蘇代為周說楚王,王何以道周為秦,周實不為秦也。今王責周道為秦,周懼楚,必入秦,是為禍也。言周之為秦甚於楚者,欲令周入秦也,故謂‘周秦’也。【索隱】:周、秦相近,秦欲並周而外睦於周,故當時諸侯鹹謂“周秦”。周知其不可解,必入於秦,此為秦取周之精者也。【正義】:解音紀買反。代言周若知楚疑親秦,其計定不可解免,周必親於秦也。是為秦取周精妙之計。為王計者,周於秦因善之,不於秦亦言善之,以疏之於秦。【正義】:代言為王計者,周親秦,因而善之;周不親,亦言善之。楚若善周,周必疏於秦也。周絕於秦,必入於郢矣。”【正義】:郢,楚都也。楚既親周,秦必絕周親楚矣。以上至“八年”,蘇代說楚合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