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晉紀



[八0]《竹書》云:烈公十二年,王命韓景子、趙烈子、翟員伐齊,入長城。《水經·汶水注》

案:《呂氏春秋·下賢》:‘(魏文侯)故南勝荊於連堤,東勝齊於長城,虜齊侯,獻諸天子,天子賞文侯以上聞。’與《紀年》所記為一事。翟員即上條之‘翟角’,魏帥。晉烈公十二年當魏文侯四十二年。時三晉之中,文侯最強,此役實以魏為主,故《呂氏春秋》僅舉文侯。金文有《○羌鍾》銘文為:‘唯廿有再祀,○羌作戎,厥辟韓宗○率征秦迮齊,入長城,先會於平陰。武侄寺力,○敚楚京。賞於韓宗,命於晉公,邵於天子。用明則之於銘。武文鹹刺,永○毋忘。’(《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頁二三四)此‘廿有再祀’為周威烈王二十二年,當晉烈公十二年。據前條,晉烈公十一年當齊宣公五十一年;又據《史記·六國年表,齊宣公五十一年當周威烈王二十一年,則威烈王二十二年正當晉烈公十二年,《紀年》與《○羌鍾》所記全合。○羌,韓將。所謂‘賞於韓宗’指韓景子,‘命於晉公’指晉烈公,‘邵於天子’指周威烈王。由《紀年》可以釋《○羌鍾》之文,由《○羌鍾》亦可以證《紀年》之確。

[八一]《紀年》……作景子,名處。《史記·韓世家》索隱

案:《史記·韓世家》:‘十六年,武子卒,子景侯立。’索隱:‘《紀年》及《系本》皆作景子,名處。’諸本皆作‘處’,明凌稚隆本、清殿本改作‘虔’(見《史記會注考證校補》卷四五頁八)。《史記·六國年表》及《韓世家》皆作‘虔’。《史記》作‘景侯’,名‘虔’,《紀年》、《世本》則作‘景子’,名‘處’,與之異,索隱之釋本在於此。如改為‘虔’,與《史記》同,則與索隱原意不合。《存真》、《輯校》作‘虔’,非是。現從《存真》、《輯校》列於晉烈公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