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七十五 易十一



問:"'以卜筮者尚其占',卜用龜,亦使易占否?"曰:"不用。則是文勢如此。"〔學履〕

問:"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曰:"此是說君子作事,問於蓍龜也。'問焉以言',人以蓍問易,求其卦爻之辭,而以之發言處事。'受命如響',則易受人之命,如響之應聲,以決未來吉凶也。"去偽。

"問焉而以言。"曰:"若以上下文推之,'以言'卻是命筮之詞。古人亦大段重這命筮之辭,'而以言'三字義若拗。若作'以易言之',如所謂'不恆其德,或承之羞',則'不占'只是以其言之義,又於上下文不順。"〔學蒙〕謨錄云:"言是命龜。受命,龜受命也。"

"參伍以變,錯綜其數。"參,謂三數之;伍,謂伍數之。揲蓍本無三數五數之法,只言互動參考皆有自然之數。如三三為九、五六三十之類,雖不用以揲蓍,而推算變通,未嘗不用。錯者,有迭相為用之意;綜,又有總而挈之之意,如織者之綜絲也。〔謨〕

"參伍",是相牽連之意。如三要做五,須用添二;五要做六,須著添一;做三,須著減二。錯綜是兩樣;錯,是往來交錯之義;綜,如織底綜,一個上去,一個下來。陽上去做陰,陰下來做陽,如綜相似。〔淵〕

問"參伍以變,錯綜其數"。曰:"荀子說'參伍'處,楊倞解之為詳。漢書所謂'欲問馬,先問牛,參伍之以得其實'。綜,如織綜之綜。大抵陰陽奇耦,變化無窮,天下之事不出諸此。'成天下之文'者,若卦爻之陳列變態者是也。'定天下之象'者,物象皆有定理,只以經綸天下之事也。"〔人傑〕

問:"'參伍以變。'先生云:'既三以數之,又五以數之。'譬之三十錢,以三數之,看得幾個三了,又以五數之,看得幾個五。兩數相合,方可看得個成數。"曰:"是如此。"又問:"不獨是以數算,大概只是參合底意思。如趙廣漢欲問馬,先問牛,便只是以彼數來參此數否?"曰:"是。卻是恁地數了,又恁地數,也是將這個去比那個。"又曰:"若是他數,猶可湊。三與五兩數,自是參差不齊,所以舉以為言。如這個是三個,將五來比,又多兩個:這個是五個,將三來比,又少兩個。兵家謂'窺敵制變,欲伍以參'。今欲窺敵人之事,教一人探來恁地說,又差一個探來。若說得不同,便將這兩說相參看如何,以求其實,所以謂之'欲伍以參'。"〔學履〕

"參伍以變。""參"字音"曹參"之"參",猶言參互底意思。譬猶幾個物事在這邊,逐三個數,看是幾個;又逐五個數,看是幾個。又曰:"若三個兩是六個,便多了一個;三個三是九個,又少一個;三個四又是十二個;也未是;三個五方是十五個。大略如此,更須仔細去看。"〔學蒙〕

"'錯綜其數。'本義云:'錯者,交而互之,一左一右之謂也。'莫是揲蓍以左揲右,右揲左否?"曰:"不特如此。乾對坤,坎對離,自是交錯。"又問:"'綜者,總而挈之',莫是合掛扐之數否?"曰:"且以七八九六明之:六七八九便是次序,然而七是陽,六壓他不得,便當挨上。七生八,八生九,九又須挨上,便是一低一昂。"〔學蒙〕

手指畫

◎六

五指

△七

四指

△八

三指

△九

二指

或問"經緯錯綜"之義。曰:"錯,是往來底;綜,是上下底。綜,便是織機上底。古人下這字極子細,但看他那單用處,都有個道理。如'經綸'底字,綸是兩條絲相合,各有條理。凡用'綸'處,便是倫理底義。'統'字是上面垂一個物事下來,下面有一個人接著,便謂之'統',但看'垂'字便可見。"又曰:"'錯綜其數',便只是七八九六。六對九,七對八,便是東西相錯。六上生七為陽,九下生八為陰,元本云:"七下生八為陰,八上生九又為陽。"便是上下為綜。"又曰:"古人做易,其巧不可言!太陽數九,少陰數八,少陽數七,太陰數六,初亦不知其數如何恁地。元來只是十數,太陽居一,除了本身便是九個;少陰居二,除了本身便是八個;少陽居三,除了本身便是七個;太陰居四,除了本身便是六個。這處,古來都不曾有人見得。"〔義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