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意見

(35)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優勝劣汰,促進文化資源流動。進一步深化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形成面向市場的經營機制和體現文化企業特點的管理模式。對按規定轉制的重要國有傳媒企業探索實行特殊管理股制度。推進資源整合,推動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併重組和上市融資。鼓勵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發展,降低社會資本進入門檻,引導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投資文化產業,允許參與對外出版、網路出版,允許以控股形式參與國有影視製作機構、文藝院團改制經營。支持各種形式小微文化企業發展。在堅持出著作權、播出權特許經營前提下,允許製作和出版、製作和播出分開。建立健全多層次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擴大政府文化資助和文化採購。加強著作權保護。完善文化產品評價體系,改革評獎機制,推出更多文化精品。促進體育產業發展,組建省體育產業集團。

(36)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統籌服務設施網路建設,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等設施,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數位化、網路化水平,促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建立民眾評價和反饋機制,促進文化惠民項目與民眾文化需求有效對接。完善有利於文化遺產保護和傳承的工作機制。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民眾參與管理。引入競爭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社會化發展,鼓勵社會力量、社會資本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業產品和服務進入政府採購目錄。建立和完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

(37)擴大文化對外開放。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積極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貿易,提高文化開放水平。理順內宣外宣體制,支持重點媒體面向國內國際發展。擴大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增強江蘇文化影響力和國際傳播能力。鼓勵文化單位同國外機構進行項目合作,支持文化企業開拓境外市場。完善文化走出去相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鼓勵社會組織等參與海外文化中心建設,承擔人文交流項目。積極吸收借鑑國外一切優秀文化成果,引進有利於我省文化發展的人才、技術、經營管理經驗。

九、深化社會事業改革,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給人民民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是改革的根本目的,必須加快社會事業改革,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努力為社會提供多樣化服務,更好滿足人民需求。

(38)加快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強化體育鍛鍊,改進美育教學,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大力促進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統籌城鄉義務教育資源均衡配置,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行公辦學校標準化建設和校長教師交流輪崗,不設重點學校重點班,破解擇校難題,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積極推進省部共建教育現代化試驗區建設,創新高校人才培養機制,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水平,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爭創一流。積極推進學前教育、特殊教育、繼續教育改革發展。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招生和考試相對分離、學生考試多次選擇、學校依法自主招生、專業機構組織實施、政府巨觀管理、社會參與監督的運行機制,從根本上解決一考定終身的弊端。實行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推行初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綜合素質評價,加快推進職業院校分類招考或註冊入學,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於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綜合評價多元錄取機制。試行普通高校、高職院校、成人高校之間學分轉換,拓寬終身學習通道。深入推進管辦評分離,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和學校辦學自主權,完善學校內部治理結構。創新學校人事制度、師德教育、專業培訓和激勵導向機制,推進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強化教育督導,委託社會組織開展教育評估監測。健全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助學貸款、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制度,鼓勵社會力量興辦教育,促進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