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意見

(22)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加快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立法,保障農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利,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占有、收益、有償退出及抵押、擔保、繼承權,固化農民在村裡的原有各項收益權,將集體資產折股量化到人(戶)。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改革完善農村宅基地制度,選擇若干試點,慎重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擔保、轉讓,拓寬農民財產性收入渠道。在尊重農民意願和維護農民合法權益的基礎上,鼓勵引導有條件地方的農戶將集體資產所有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及住房置換成股份合作社股權、社會保障和城鎮住房。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促進交易公開、公正、規範運行。

(23)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強化政府公共服務供給責任,以完善農村公共服務投入機制為重點,加強基層公共服務機構設施和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按照城鄉發展一體化要求,以市、縣為單位制定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體系和標準,統籌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社區建設。維護農民生產要素權益,保障農民工同工同酬,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機構農村存款主要用於農業農村,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健全農業支持保護體系,改革農業補貼制度,加大對糧食主產區財政支持力度,逐步推廣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外補貼機制。鼓勵社會資本投向農村建設,允許企業和社會組織在農村興辦各類事業。在總結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試點經驗的同時,選擇若干市、縣擴大試點。

(24)完善城鎮化健康發展體制機制。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推進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加強城鄉規劃的引導,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產業和城鎮融合發展,協調推進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加強節約型城鄉建設,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加快綠色生態城鎮、智慧城鎮發展。培育發展縣城、重點中心鎮和特色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和公共服務,鼓勵特色發展、個性發展,增強綜合承載能力。推進城市建設管理創新,建立透明規範的城市建設投融資機制,根據中央有關規定,積極通過地方政府發債等多種方式拓寬城市建設融資渠道,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研究建立城市基礎設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機構。推進具備行政區劃調整條件的縣有序改市。建立和完善跨區域城市發展協調機制。統籌建立區域協調發展的組織領導機制,積極推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體制創新試驗區創建工作。創新節約集約用地機制,在更高層次上推進工業向園區、人口向城鎮、農業向適度規模經營集中。創新人口管理,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把進城落戶農民完全納入城鎮住房和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參加的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規範接入城鎮社保體系。全面實行居住證制度。逐步實行省轄市範圍內居民戶口通遷制度。建立財政轉移支付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鈎機制,從嚴合理供給城市建設用地,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