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的意見

(45)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健全重大決策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表達、心理干預、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拓寬社情民意表達渠道,關注網路民意,引導不同利益群體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改革行政複議體制,健全行政複議案件審理機制,糾正違法或不當行政行為。建立科學有效的矛盾調處機制,建立社會矛盾大排查、大調解組織管理體系和工作運行機制,促進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銜接聯動,積極推行刑事和解,形成多層次、寬領域、規範化的大調解組織網路體系。改革信訪工作制度,健全聯合接訪機制,建立健全網上受理信訪制度,及時就地解決民眾合理訴求。把涉法涉訴信訪納入法治軌道解決,建立涉法涉訴信訪依法終結制度。

(46)健全公共安全體系。完善統一權威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構,建立最嚴格的覆蓋全過程的監管制度,實行食品原產地可追溯和質量標識制度,確保食品藥品安全。深化安全生產管理體制改革,建立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和安全預防控制體系,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健全防災減災應急體制機制,強化事前預警、事中救援和事後恢復的綜合處理能力。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健全立體化、現代化治安防控體系,依法嚴防和懲治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堅持積極利用、科學發展、依法管理、確保全全的方針,加大依法管理網路力度,完善網際網路管理領導體制,健全網際網路管理部門執法協作機制,確保信息和網路安全。完善國家安全體制機制,嚴密防範和嚴厲打擊境內外敵對勢力分裂、滲透、顛覆、竊密等活動,切實維護國家安全。

十一、推動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創建生態文明示範區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制度化、法制化軌道,以剛性約束促進綠色發展、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以體制創新推進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

(47)完善生態環境源頭保護制度。對河湖、森林、山嶺、灘涂、濕地等自然生態空間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形成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全面實施省主體功能區規劃,構建全省建設開發、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三大空間,最佳化國土空間布局和形態,落實用途管制。大力推進土地綜合整治,促進農村集體建設用地集中布局。實行最嚴格的總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健全能源、水、土地、灘涂節約集約使用制度,從嚴控制土地開發強度,大力盤活存量建設用地,依法處置閒置土地,嚴格控制新增建設用地規模。嚴守生態紅線,落實生態區域保護規劃,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和差別化的區域政策體系。建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監測預警機制,對水土資源、環境容量和海洋資源超載區域實行限制性措施。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對領導幹部實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建立領導幹部任期環境質量考核制度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

(48)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生態環境損害成本和修復效益。堅持使用資源付費和誰污染環境、誰破壞生態誰付費原則,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空間,加大差別化資源價格和懲罰性資源價格實施力度。落實耕地保護責任,建立耕地保護補償激勵制度,調整嚴重污染和地下水嚴重超採區、採礦嚴重塌陷區耕地用途。建立有效調節工業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提高工業用地價格。完善對重點生態功能區的生態補償機制,擴大生態補償範圍,推動地區間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發展環保市場,推行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完善排放指標有償使用初始價格形成機制,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