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重要的一點,他出身寒門,又常被貶斥,接近地主階級的下層。明代末年,朝廷實
行了“一條鞭”的聚斂辦法,將丁役錢和一切苛捐雜派都並人田賦徵收。大地主多
為豪紳之家,既享有免役權,也能借官府和肯吏舞弊,將部分田賦負擔轉嫁到無權
無勢的中小地主身上。這一階層和有少量土地的農民,既是官府敲剝聚斂的對象,
也是大戶進行土地兼井的對象,加上戰亂和天災,隨時都有境況淪落,甚至傾家破
產和死亡流離的可能。這一階層加上有少量土地的農民,在人數上僅次於佃農和雇
農,所以他們的動向會影響明朝的存亡。崇禎皇帝將豪紳大戶看成國家的支柱,而
黃道周卻將中小地主加上有少量土地的農民看成國家的支柱。他所說的“小民”,
就是指的這兩個階層的人,都是直接擔負著加征田賦之苦。聽了崇禎的話以後,他
覺得自己的一片忠心沒被皇上理解,立即抬起頭來說:
“陛下!臣前日疏中雲‘楊嗣昌倡為練餉之議,流毒天下,民怨沸騰’,實為
陛下社稷著想,為天下百姓著想,並非有門戶之見,徒事攻計。臣二十年躬耕攏畝,
中年出仕,兩次削奪,今已五十餘矣。幸蒙陛下聖恩寬大,赦臣不死,使臣得以垂
老之年,重瞻天顏。臣即竭犬馬之力,未必能報皇恩於萬一;如遇事緘默,知而不
言,則何以報陛下?何以盡臣職?增加練餉一事,實為禍國殃民之舉。臣上月來京,
路經江北、山東、畿輔,只見遍地荒殘,盜賊如毛,白骨被野。想河南、陝西兩省
情況,必更甚於此。盜賊從何而來?說到究底,不過是因為富豪倚勢欺壓盤剝,官
府橫徵暴斂,使小民弱者失業流離,餓死道旁,而強者鋌而走險,相聚為盜。臣上
次削奪之後,歸耕田園,讀書講學,常與村野百姓為伍,聞見較切,參稽往史,不
能不為陛下社稷憂。請陛下毅然下詔,罷練餉以收民心,斬楊嗣昌之頭以為大臣倡
議聚斂者戒!”
崇幀厲聲說:“你是天子近臣,不能代朕分憂。別人拿出籌晌練兵辦法,你說
是禍國殃民之舉,這不是徒事攻訐是什麼?加征練餉是朕親自裁定。你說這個辦法
不好,哪是你的好辦法?”崇禎怒不可遏,將桌子一拍,喝道:“說!”
滿朝文武見皇帝如此震怒,個個驚恐失色,替黃道周捏了一把冷汗。紫禁城上
空滾動著沉悶的雷聲。黃道周前天上疏時已經將最壞的結果作了估計,所以現在他
只是想著這正是忠臣死諫的時候,心中並無生死顧慮,倔強地望著皇帝,慷慨回奏:

“臣自幼讀聖賢書,考歷代治亂興亡之由,深知今日政事,以苛察聚斂為主。
苛察繁則人人鉗口,正氣銷沉;聚斂重則小民生機絕望,不啻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臣今日尚見有山東與畿輔百姓伏闕上書,他日必將失盡人心,連願意前來上書的人
也沒有了。楊嗣昌的加征練餉辦法是使朝廷飲鴆止渴……”
崇禎截斷他的話頭,說:“體再囉嗦!朕因流賊猖撅,東事日急,內外交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