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去,呈給皇上,誰知守門的錦衣官兵壓根兒不許他們走近長安右門,用水火棍和刀、
劍將他們趕散。一見大官來到,把他們趕得更遠。長安右門外有一座登聞鼓院,小
廳三間向東,旁有一小樓懸鼓,有科。道官員在此輪流值日。按照明朝法律規定:
百姓有冤,該管的衙門不替申理,通政司又不為轉達,百姓一擊登聞鼓,值日官員
就得如實上報皇帝。但是今天,登聞鼓院附近站立的錦衣旗校特別多,一個個如狼
似虎,打得百姓們不能走近。百姓們見長安右門不行,就從棋盤街轉過大明門,來
到長安左門。在這裡,他們遇到的情形一樣。有些老人已經完全絕望,但有些老人
仍不死心。他們率領大家避開中間的路,跪得離東長安門稍遠一點,見從東城上朝
的官員過盡,只好懇求守門的錦衣官員收下他們的奏本送進宮中。錦衣官員惟有斥
罵,並不肯收。他們想,就這樣跪下去,遲早會有人憐憫他們,將他們“伏闕上書”
的事上奏皇帝。他們跪得很亂。有人過於飢餓,跪不穩,倒了下去。有人身體虛弱
得很,發出呻吟。
在紫禁城內,文武百官排班站定以後,有一個太監走出皇極門,手中拿一把黃
絲靜鞭,鞭身一丈三尺,梢長三尺,闊有三寸,用蠟漬過,安著一尺長的朱漆木柄,
上刻龍頭,塗以金漆。他走至丹墀一角站定,揮起靜鞭在空中盤鏇幾下,用力一抽。
鞭聲清脆,響徹雲霄。連著揮響三次,太監收起靜鞭,走下丹墀站定。於是,午門
內寂靜無聲,儀仗森森,氣象肅穆。
過了片刻,內官傳呼“駕到!”崇禎頭戴翼善冠,身穿圓領繡龍黃羅袍,面帶
憂容,在一大群服飾華美的太監們的簇擁中乘輦出來。由翰林、中書、科、道各四
人組成的導駕官員,從皇極門導駕而出,步步後退,將龍輦導向御座。文武百官躬
身低頭,不敢仰視。崇禎下了輦,升人御座,這御座在當時俗稱金台。在他的面前
是一張有黃緞繡龍圍嶂的御案。離御案三尺遠有一道朱漆小欄桿,以防某一個官員
正跪在地上奏事時突然撲近御座行刺。當崇須坐下以後,有三個太監,一人擎著黃
緞傘蓋,兩人擎著兩把黃羅扇,從東西兩邊陛下上來,站在崇禎背後。他們將黃傘
蓋擎在御座上邊,那兩把黃羅扇交叉著擎在他的身後,警惕地保衛著他的安全。如
果看見哪一個臣工在御案前奏事時妄想行刺,兩個執黃羅扇的太監只須手一動,一
道鐵線圈會自動落下,從扇柄上露出利刃。原來還有九個錦衣力士手執五把傘蓋和
四把團扇,立在御座背後和左右。後來因為皇帝對錦衣力士也不放心,叫他們都立
在丹陛下邊。在“金台”背後和左右侍立的,如今只有最親信的各種執事太監了。

儀表堂堂、聲音洪亮的鴻腫寺官高唱:“人班行禮!”隨即文武百官面向金台,
依照鴻臚寺官的唱贊,有節奏地行了一拜三叩頭的常朝禮,然後分班侍立。一位糾
儀御史跪下奏道:
“今有戶部主事張志發,平身起立時將笏落地,事屬失儀,合當拿問。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