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天乎!天乎!”
從文班中慌忙走出一人,年約四十多歲,中等身材,身穿六品文官的鷺鷥補服,
到御案前一丈多遠的地方跪下,叩個頭,呼吸急促地說:
“乞皇上姑念黃道周的學問、操守為海內所欽,今日在皇上面前犯顏直諫,純
出於忠君愛國赤誠,寬饒了他。倘若黃道周死於杖下,反而成就了他的敢諫之名,
垂之史冊亦將為陛下聖德之累。”
崇禎認得他是戶部主事葉廷秀,厲聲說:“黃道周對君父狂悖無禮,殺之不足
蔽其辜。你竟敢替他求情,定是他的一黨!”
葉廷秀叩頭說:“臣與黃道周素不相識。”
“胡說!既敢為他求情,必是一黨。拿下去著實打!”
不容分辯,葉廷秀登時被錦衣拿了,拖往午門外邊。葉廷秀因在戶部做官,對
於農村崩潰情形知道較深,平日較一般朝臣頭腦清醒。本來他想趁機向皇上陳述他
對國事的看法,竟然連一點意見也沒有來得及說出口來。
左都御史劉宗周由於職掌都察院,對朝廷敝政知道得較多且深,又因不久前從
他的故鄉紹興來京復職,沿途見聞真切。處處災荒慘重,人心思亂,以及山東和江
北各地農民起義勢如燎原,給他的震動很大,常懷著危亡之感。現在文武百官都嚇
得不敢做聲,他一則不願坐視大明的江山不保,二則想著自己是左都御史,不應該
緘口不言,於是邁著老年人的蹣跚的步子走出班來,跪下叩頭。他還沒有來得及張
嘴說話,崇禎憤憤地問:
“你是想替他們求情么?”
劉宗周回答說:“葉廷秀雖然無罪,但因為他是臣的門生,臣不敢替他求情。
臣要救的是黃道周。道周於學問無所不通,且極清貧,操守極嚴,實為後學師表。
臣知陛下對道周並無積恨在心,只是因他過於憨直,惹陛下震怒,交付廷杖。一旦
聖意迴轉而道周已死於廷杖之下,悔之何及!”
“黃道周狂悖欺君,理應論死!”
“按國法,大臣論死不外三種罪:一是謀逆,二是失封疆,三是貪酷。道周無
此三罪。此外,皇上平日所深惡痛絕者是臣工結黨,而道周無黨。道周今日犯顏直
諫,是出自一片是非之心,如鯁在喉,不得不吐,絲毫無結黨之事。如說道周有黨,
三尺童子亦不肯信。臣與道周相識數十年,切知他實在無黨。”
“今日不打黃道周,無法整肅朝綱。你不必多說,下去!”
“臣今年已六十三歲,在世之日無多……”
“下去!”
“願陛下……”
“下去!”
“願陛下為堯、舜之主,不願陛下有殺賢之名。陛下即位以來,旰食宵衣,為
國憂勤,至今已十三年了。然天下事愈來愈壞,幾至不可收拾,原因何在?臣以為
陛下求治太急,用法太嚴,頒布詔令太繁,進退天下士太輕。大臣畏罪飾非,不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