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有千餘人來到京城上書,一時不知道應如何處理。恰巧東廠提督太監曹化淳來乾清
宮奏事,崇禎就向他問道:
“曹伴伴,畿輔和山東有千餘士民伏闕上書,你可知道?”
曹化淳躬身回奏:“奴婢知道。這一千多士民在三天前已經陸續來京,第一次
向通政司衙門遞本,因有的奏本不合格式,有的有違礙字句,通政司沒有收下。他
們重新聯名寫了一本,今日才送到御前。”
“都是真的良民么?”
“東廠和錦衣衛偵事番子隨時偵察,尚未見這些百姓們有何軌外言行。他們白
天有人在街上乞食,夜間就在前門外露宿街頭。五城御史與五城兵馬司隨時派人盤
查,亦未聞有不法之事。”
崇禎向站在身邊伺候的秉筆太監王承恩問:“朕不是在幾個月前就降旨恩免山
東和畿輔的錢糧了么?”
秉筆太監回奏:“皇爺確實兔過兩省受災州、縣錢糧,不過他們的本上說‘黃
紙雖免,白紙①猶催’。看起來小民未蒙實惠。”

①黃紙、白紙——黃紙指皇帝詔書,白紙指地方官吏的文書、告示等。

崇禎不再問下去,揮手使曹化淳和王承恩退出。他知道百姓們所奏的情形都是
真的,然而他想:目前軍餉無著,如何能豁免徵派?國庫如洗,如何有錢賑濟?他
提起朱筆,遲疑一陣,在這個本上批道:

覽百姓每①所奏,朕心甚憫。著戶、兵衙門知道,究應如何豁免,如何賑濟,
妥議奏聞。百姓每毋庸在京逗留,以免滋事,致於法紀。欽此!

①每——同“們”。元、明人常把“們”字寫成“每”字。“們”是當時人民
民眾新造的字,尚不十分流行。

他下的這一道御批只是想把老百姓敷衍出京,以免“滋事”。他深感樣樣事都
不順心,無數的困難包圍著他,不覺嘆口長氣。為圖得心中片刻安靜;他竭力不再
想各省災荒慘重的問題,略微遲疑一下,另外拿起一封洪承疇從山海關上的奏本。
每次洪承疇的奏疏來到,不是要餉,就是要兵,使他既不願看,又不能不看。現在
他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看完引黃,知道是專為請求解除吃煙的禁令,並沒有提兵。
餉的事,才放心地打開奏疏去看。原來在半年以前,他認為“煙”和“燕”讀音相
同,“吃煙”二字聽起來就是“吃燕”,對他在北京坐江山很不吉利,便一時心血
來潮,下令禁止吃煙,凡再吃煙和種植菸草的殺頭。但菸草從呂宋傳進中國閩。廣
沿海一帶已經有八十年以上歷史,由戚繼光的部隊將這種嗜好帶到長城內外,也有
七十年的歷史,所以他的上諭不但行不通,反而引起駐紮在遼東的將士不滿。現在
洪承疇上疏說“遼東戍卒,嗜此若命”,請求他解除禁菸之令,仍許北直和山東民
間種植,並許商人自浙、閩販運。崇禎將這封奏疏放下,心中嘆道:
“吃煙,吃煙!難道真有人來吃燕京?唉,禁又禁不住,不禁又很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