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四 大學一



問:"'各俛焉以盡其力。'下此'俛'字何謂?"曰:"'俛'字者,乃是刺著頭,只管做將去底意思。"〔友仁〕

問:"外有以極其規模之大,內有以盡其節目之詳。"曰:"這個須先識得外面一個規模如此大了,而內做工夫以實之。所謂規模之大,凡人為學,便當以'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及'明明德於天下'為事,不成只要獨善其身便了。須是志於天下,所謂'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也'。所以大學第二句便說'在新民'。"〔僩〕

明德,新民,便是節目;止於至善,便是規模之大。〔道夫〕

仁甫問:"釋氏之學,何以說為'高過於大學而無用?'"曰:"吾儒更著讀書,逐一就事物上理會道理。他便都掃了這個,他便恁地空空寂寂,恁地便道事都了。只是無用。德行道藝,藝是一個至末事,然亦皆有用。釋氏若將些子事付之,便都沒奈何。"又曰:"古人志道,據德,而游於藝:禮樂射御書數,數尤為最末事。若而今行經界,則算法亦甚有用。若時文整篇整卷,要作何用耶!徒然壞了許多士子精神。"〔賀孫〕

◎經上

大學首三句說一個體統,用力處卻在致知、格物。〔端蒙〕

天之賦於人物者謂之命,人與物受之者謂之性,主於一身者謂之心,有得於天而光明正大者謂之明德。〔敬仲〕(以下明明德。)

或問:"明德便是仁義禮智之性否?"曰:"便是。"

或問:"所謂仁義禮智是性,明德是主於心而言?"曰:"這個道理在心裡光明照徹,無一毫不明。"

明德是指全體之妙,下面許多節目,皆是靠明德做去。

"明明德",明只是提撕也。〔士毅〕

學者須是為己。聖人教人,只在大學第一句"明明德"上。以此立心,則如今端己斂容,亦為己也;讀書窮理,亦為己也;做得一件事是實,亦為己也。聖人教人持敬,只是須著從這裡說起。其實若知為己後,即自然著敬。〔方子〕

"明明德"乃是為己工夫。那個事不是分內事?明德在人,非是從外面請入來底。〔蓋卿〕

為學只"在明明德"一句。君子存之,存此而已;小人去之,去此而已。一念竦然,自覺其非,便是明之之端。〔儒用〕

大學"在明明德"一句,當常常提撕。能如此,便有進步處。蓋其原自此發見。人只一心為本。存得此心,於事物方知有脈絡貫通處。〔季札〕

"在明明德",須是自家見得這物事光明燦爛,常在目前,始得。如今都不曾見得。須是勇猛著起精神,拔出心肝與它看,始得!正如人跌落大水,浩無津涯,須是勇猛奮起這身,要得出來,始得!而今都只汎汎聽他流將去。

或以"明明德"譬之磨鏡。曰:"鏡猶磨而後明。若人之明德,則未嘗不明。雖其昏蔽之極,而其善端之發,終不可絕。但當於其所發之端,而接續光明之,令其不昧,則其全體大用可以盡明。且如人知己德之不明而欲明之。只這知其不明而欲明之者,便是明德,就這裡便明將去。"〔僩〕

"明明德",如人自雲,天之所與我,未嘗昏。只知道不昏,便不昏矣。〔僩〕

"明明德",是明此明德,只見一點明,便於此明去。正如人醉醒,初間少醒,至於大醒,亦只是一醒。學者貴復其初,至於已到地位,則不著個"復"字。〔可學〕

問"明明德"。曰:"人皆有個明處,但為物慾所蔽,剔撥去了。只就明處漸明將去。然須致知、格物,方有進步處,識得本來是甚么物。"〔季札〕

明德未嘗息,時時發見於日用之間。如見非義而羞惡,見孺子入井而惻隱,見尊賢而恭敬,見善事而嘆慕,皆明德之發見也。如此推之,極多。但當因其所發而推廣之。〔僩〕

明德,謂得之於己,至明而不昧者也。如父子則有親,君臣則有義,夫婦則有別,長幼則有序,朋友則有信,初未嘗差也。苟或差焉,則其所得者昏,而非固有之明矣。〔履孫〕

人本來皆具此明德,德內便有此仁義禮智四者。只被外物汨沒了不明,便都壞了。所以大學之道,必先明此明德。若能學,則能知覺此明德,常自存得,便去刮剔,不為物慾所蔽。推而事父孝,事君忠,推而齊家、治國、平天下,皆只此理。大學一書,若理會得這一句,便可迎刃而解。〔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