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了月亮作文

今天是元宵節。

大雨謗沱了一天,直到入夜時分才漸漸止住。華燈初上,我出去買湯圓。走出家門,整幢樓里閃耀著通明的燈火,迴蕩著歡聲笑語。走在街上,張燈結彩的都市夜間反倒比陰雨的白日更加輝煌。節日的禮花在城市各個角落的上空絢麗綻放,映得每個路人的臉光彩奕奕。駐足街角,留戀這平日裡難得一見的煙花盛會,待驚艷的燦爛化作硝煙的瀰漫,只留下令人回憶無窮的火藥味,才記起也該瞧瞧同在天上的月亮。可天空依舊陰霾,只能嘆息看不到新年裡的第一輪圓月。低下微微發酸的頭頸,忽然想,到底為什麼,這個日子能與眾不同,成為一個盛大的節日,讓所有炎黃子孫一齊狂歡?恍惚間,自答,因為今天是元宵,一年中月亮第一次圓的日子,因為——天地間有了月亮——儘管今天看不見。

月亮,總覺得自己對它再熟悉不過了。但細細數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又有多少日子,真真切切地去注視過高懸蒼彎的它?不用說它很遙遠,其實只需稍一抬頭便可見;不用說並非每晚都有月亮,其實只需每晚都去望一眼。歸根結底,只是因為並不曾想到要去看它。

然而,身邊的很多事,都是因為—有了月亮。

月亮是溫柔的,有時抹點晚霞,周身散發出紅玉的光澤,有時扯幾縷雲彩,權當飄然的綢衫。月亮也是清寒的,望著它,總會被那份清涼感染得心平氣和,有時甚至射出寒氣逼人的青光,讓人寒顫。月亮更是孤獨的,與太陽相見只在晝夜交接的一瞬間;與繁星不可同享輝煌因為‘’月明星稀”;與地球的人們,更是只能用關愛的目光俯視眾生。又有多少人會捨棄繽紛絢爛的夜間享受,投以專注的目光作回報……

月亮的種種氣質:它的溫柔而又清寒,它的寂寞孤獨卻又普懷眾生,它的淡泊平和,客觀存在的超凡脫俗,恰好附和了詩人敏感孤獨、傷感憂鬱的特質,使其成為詩人頻頻吟詠的對象。於是有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的詩句;於是有了“共看明月應垂淚,秋來見月多思歸”的感慨:於是有了現代文人廬隱羅列吟月唐詩並探討詩人對月鍾情緣,因而寫了散文《月色詩人》。因為——有了月亮。

記得小時候一個夏天的晚上,已夜深,明月當空,不知為什麼,獨自一人在院子裡玩。或許是和小夥伴拌了嘴,或許是在父母那兒挨了罵,或許是為了莫名的麻煩而苦惱。無所事事的時光很難耐:於是在空曠的空地上與自已的影子捉迷藏。清瑩的月光照在身上,沒有當頭烈日的火熱c地上投了清朗的影子,就老想用自己的腳去踩影子的頭,卻怎么也踩不到。轉個身,貓下腰,玩得不亦樂乎。玩累了,要回家了,心氣已順暢了許多。抬頭望月,忽然間,有一種異樣的感覺湧上心頭,帶著感恩的色彩和意味。於是,向著月亮微笑。那晚,一個小孩生平第一次學會平心靜氣,第一次懂得為了自己微笑,第一次知道了感動。因為—有了月亮。

因為有了月亮,貝多芬創作出了美妙動聽的《月光曲》;因為有了月亮,朱自清寫出了《荷塘月色》這般精妙優美的散文;因為有了月亮,中原九州有了許多別具一格的山水景致,廬山賞月、黃山邀月、長江追月、三潭映月……

民問流傳著“嫦娥奔月”、“後弄射日”、“吳剛伐桂”的動人傳說,因為有了月亮;少數民族的“拜月”、“鬧月”、“行月”、“跳月”、“偷月”的特色民俗,因為有了月亮;中秋這一天,全家團圓,吃著滿載著對親人的祝福祈禱的月餅,感受著最真切的幸福美滿,因為有了月亮。

這一切事情,都是因為有了月亮,卻並不“只”是因為有了月亮。它所引發出來的種種事,都是因為有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人的意念。

但我們仍應感謝月亮,是它,以自己獨特的特質,讓人們有了適合的精神寄託。

下個元宵節,當你與全家人圍坐著分吃香甜可口的湯圓時,不要再指著月亮譏諷它“竊取”了太陽的光輝。要知道,你能如此難得地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是因為——有了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