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人是能思考的葦草讀後感

人是能思考的葦草,多有詩意的題目啊。讀完文章,大家有何心得呢?來看看小編精心為你整理課文人是能思考的葦草讀後感,希望你有所收穫。

課文人是能思考的葦草讀後感篇一

人生失意無南北

這是王安石中《明妃曲》中的一句話,它具有廣泛的涵蓋力。苦難是自童年而始,一生相隨。但要讓悲傷左拐,才可以達幸福。因為幸福的人,應先有對苦難的透徹的思考。精衛填海,這是個公認的勤奮不止不屈不撓的版本。西西弗斯與此相似,也似有老舊之嫌。但不知你注意到精衛、西西弗斯面對苦難的神色沒有。苦愁之至?哀至極?這兩個隱喻生活苦難的傳說,可能是久遠的緣故,很少涉及二人對苦難的神色描繪。個人以為《老人與海》中桑地亞奇,才是個絕美的人生範本。因為他比其它漁人更富思想。

他家貧如洗,他喝酒常賒,他衣衫襤褸;但所有人都吃驚地發現,他眼裡沒有怨,沒有怒,一如常人的平和和幸福。84天可以打不到一條魚,誰還會像他一樣按時出海?三天三夜的奮戰,僅拖回一具魚骨,誰還會像他一樣“趕快睡”。《老人與海》就是一個巨大的隱喻:苦難是無所不在的,就看你如何面對!而面對就需要思考,就需要思想。桑地亞哥讓所有人嘆惋,戰鬥失敗之痛,但他自己沒有失敗之痛。因為如此,桑地亞哥這個人的原形,活了101歲。他長壽了,獨以為長壽於他的人生態度。

人生的苦難,是不可拒絕的,這是明擺著的大道理。但要人生不怨不媽,不折騰自己,確也需要思考的智慧。“人可以被消滅,但不可以被打敗。”海明威如是說。

人生在世“討生活”,要使自己勞動有尊嚴,靠的不是手,而是大腦;人亦是無法拒絕死,但死,也要自己的尊嚴;死也要有詩意--思想的詩意。

人生在世,苦難叢生,如何理解苦難,如何認識苦難,決定了你人生幸福指數。

我們的理想,就是眾生能詩意地行走。

課文人是能思考的葦草讀後感篇二

人生最基本的要義,是“討生活”。“討”字多少有點窮厄的意味。但生活富足之後呢?突然想到20xx年美國金融危機波及到歐洲,一位德國財團的老總跳樓自殺,原因分析:財富縮水70%。但我看到“他死後財產尚有76億美元!”這一信息。

我想,他死的理由,在他看來是充分的;但我僅以“尚有76億美元”就覺著,他生活缺少思考,缺少思想,缺少詩意。帕斯卡爾說得好:“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這是該文的要義。

--衣服可以不必高貴,但必須乾淨。

“人的尊嚴來自思想。”你把樸素的衣服穿得乾淨出場,就有了你自己的尊嚴,人格的尊嚴。

“批發”在商業領域,就意味著可以享受比零售更優惠的價格。但有一位老人的批發價卻高於零售價,所以我記住了他。太平洋小島上,一位遊客向一位老者探問,他編的可愛的草帽,在數量增加以後,可以優惠多少。老者價格反應:數量越多,價格越貴!我愛極了這位老人,他厭煩商品數量多,勞動枯燥!老人勇敢對世俗的商業法則說了“不!”老人的思想使他的勞動有了尊嚴;正因為他的思考的肢膀有了尊嚴,所以他可以高高飛越我們眾生的頭頂,詩意地飛翔。

死亡,對每一個生的人來說,是令人畏懼的一個詞;尤其是面對自己的“將死”,很多人死得沒尊嚴,更無詩意。

法國大革命推翻了路易王朝,憤怒的民眾將路易十四送上了斷頭台。在去行刑的路上,路易王后瑪戈,不小心踩到了一位等待看她死的看客的腳。瑪戈大聲致歉:“對不起!”這句話穿越歷史,還可打動今人、後人,讓人覺得路易王后在這點上讓人尊敬--即使行將損命,亦應有尊嚴的氣度。

晉朝那位千古風流人物稽康,已快要死了,萬人悲慟。看行刑時間未到,稽康平靜地說:“拿琴來。”好一個“拿琴來!”人之將死,尚有彈琴之心?琴聲起,無憂怨,無殺伐。一千五百年過去了,稽康的死,是讓人如何也難忘。

即使是死,亦有尊嚴的氣度;我覺得稽康死得很美,很有詩意。

--吾將成尾於塗中。

出仕是我國古代文人的夢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成了封建社會久遠的文人的理想,但戰國時楚國、濮水邊,一位青衣老者,背面站著華冠麗服的使者。“願以境內相累也。”老者不動,久久無音。誰能如莊子,如莊子這般背對功名利祿?!很多人死了,莊子亦死了。但莊子對自由的呵護,對權貴的蔑視,使他獲得了靈魂的再生,滋養後世。

英國歷史上的愛國者華萊士,在明知“去而必死”的結局條件下,為了維護革命果實,為了呵護英倫人的自由,他坦然陳首鍘刀之下。死前,他只有一句話:“自由!”僅二字。為了自由的死,為了眾生自由的死,比逃死,比匿亡,比佯狂不知所之,更有思考的光,思想的美。

為了自由的深度的思考,使死亡的人生,更具思考的精髓,因而千萬人景仰。

課文人是能思考的葦草讀後感篇三

任何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都是精神世界的瘋子,總在用不盡的遐想詮釋著這個並沒有被我們所洞穿的宇宙。而且,總在用自己所謂的高明的思想主宰和改變著這一個世界。

我只覺得,我們和萬物平等,與宇宙和時間同在,但並不同步,我們只是時間上的過客,除此而外,別無所強。

渺小而年青的人類啊,在浩渺的時間長河中,哪怕是最偉大的思想、最先進的發明,又到底算得了什麼呢?我是誰?從何處來?到何處去?這樣的問題始終不能求解,就千萬別自認為自身比其他任何生物都高貴和偉大,我們應該謙遜一點。

帕斯卡爾說:“人是能思想的葦草。”這個比喻本身就是多么地狂妄和驕傲啊!如同其本人一樣,自己尚在人類的思想與精神世界中掙扎,又如何要去貶低原本與人類獨立相存的葦草呢?

拋開人類,反觀我們的同伴。

藏羚羊在其種族被狼群逼入絕境之時,他們是以怎樣的一種姿態去最大限度的挽救自己的同類,這從我們的觀念講則稱作為犧牲。

同時,當一片雪山深林之中,狼群與狼群之間會因食物、領地而進退奔走,會因自己的交配權利而忘情廝殺,這在我們的觀念里也許應稱作競爭。

更有可泣者,於乾涸沙漠的途路中,一頭老牛橫於路間,攔下了送水的軍車,任憑怎樣的催趕甚至皮鞭,老牛紋絲不動,當一盆清水置於老牛的跟前,他哞哞喚來的是渴極的小牛奄奄的身影,當一對牛母子滿足而去,消失在視線,我們感慨,這也許是人類謂之的愛。

所以啊,高傲的人類,勿以自身的所謂優越去抹殺他類平等的存在。人需的是謙遜,因為我們其實還很無知。

我們洞悉不了鳥獸之語,我們只見花開葉落,卻少有去體察鳥鳴之情、花開之意。當我們肆無忌憚的以主人自居,對我們生存的空間瘋狂的占有和支配的時候,也許,我們的末日正一步步加緊逼進。

從西方辯證觀點看,有優即有劣,有偉大即有卑劣,從東方古老思想中那種有即是無、無即是有的觀點中,我們不難窺見人物的可悲之處,自詡偉大高深,實則卑下淺薄,連自己是誰都弄得未必清楚之時,竟妄稱“我的世界我做主”。

當然,帕斯卡爾也許意識到了,所以他才又會修正道:“思想的缺點又是何等的卑賤啊!”

所以,也許是我們後人錯了,斷不知先賢隻言片語的文字中滲透的是審視自我的渾身的痛楚。

也許,思想也無所謂思想,只是我們虛妄地將其稱之為思想了吧!

人啊,低調一點吧,才能從股市泛綠、高鐵出軌、民眾騷亂甚至地動山搖的恐懼和痛苦中解脫,實現作為生物的自由與永恆,才可以在時間的隧道中走得更遠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