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語類》卷十六 大學三



◎傳九章釋家齊國治

或問:"'齊家'一段,是推將去時較切近否?"曰:"此是言一家事,然而自此推將去,天下國家皆只如此。"又問:"所畏敬在家中,則如何?"曰:"一家之中,尊者可畏敬,但是有不當處,亦合有幾諫時。不可道畏敬之,便不可說著。若如此惟知畏敬,卻是辟也。"〔祖道〕

或問"不出家而成教於國"。曰:"孝以事親,而使一家之人皆孝;弟以事長,而使一家之人皆弟;慈以使眾,而使一家之人皆慈,是乃成教於國者也。"〔人傑〕

李德之問:"'不出家而成教於國',不待推也。"曰:"不必言不待推。玩其文義,亦未嘗有此意。只是身修於家,雖未嘗出,而教自成於國爾。"〔蓋卿〕

"孝者所以事君,弟者所以事長,慈者所以使眾。"此道理皆是我家裡做成了,天下人看著自能如此,不是我推之於國。〔泳〕

劉潛夫問:"'家齊'章並言孝、弟、慈三者,而下言康誥,以釋'使眾'一句,不及孝弟,何也?"曰:"孝弟二者雖人所固有,然守而不失者亦鮮。唯有保赤子一事,罕有失之者。故聖賢於此,特發明夫人之所易曉者以示訓,正與孟子言見赤子入井之意同。"〔壯祖〕

"心誠求之"者,求赤子之所欲也。於民,亦當求其有不能自達。此是推其慈幼之心以使眾也。〔節〕

問"治國在齊其家"。曰:"且只說動化為功,未說到推上。後章方全是說推。'如保赤子'一節,只是說'慈者所以使眾'一句。保赤子,慈於家也;'如保赤子',慈於國也。保赤子是慈,'如保赤子'是使眾。"直卿云:"這個慈,是人人自然有底。慈於家,便能慈於國,故言: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宇〕

"一家仁"以上,是推其家以治國;"一家仁"以下,是人自化之也。〔節〕

問:"九章本言治國,何以曰'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都是說治天下之事也?至言'君子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又似說修身,如何?"曰:"聖人之言,簡暢周盡。修身是齊家之本,齊家是治國之本。如言'一家仁,一國興仁;一家讓,一國興讓'之類,自是相關,豈可截然不相入也!"〔謨〕(去偽同。)

問"有諸己而後求諸人"。曰:"只從頭讀來,便見得分曉。這個只是'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攻其惡,無攻人之惡'。"〔卓〕

問:"'有諸己而後求諸人',雖曰推己以及人,是亦示人以反己之道。"曰:"這是言己之為法於人處。"〔道夫〕

吳仁甫問:"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曰:"此是退一步說,猶言'溫故知新而可以為人師',以明未能如此,則不可如此;非謂溫故知新,便要求為人師也。池本"不可"下云:"為人師耳。若曰'有諸己而後求諸人',以明無諸己不可求諸人也;'無諸己而後非諸人',以明有諸己即不可非諸人也。"然此意正為治國者言。大凡治國禁人為惡,而欲人為善,便求諸人,非諸人。然須是在己有善無惡,方可求人、非人也。"或問:"范忠宣'以恕己之心恕人',此語固有病。但上文先言'以責人之心責己',則連下句亦未害。"曰:"上句自好,下句自不好。蓋才說恕己,便已不是。若橫渠云:'以愛己之心愛人,則盡仁;以責人之心責己,則盡道。'語便不同。蓋'恕己'與'愛己'字不同。大凡知道者出言自別。近觀聖賢言語與後世人言語自不同,此學者所以貴於知道也。"〔銖〕

"有諸己而後求諸人,無諸己而後非諸人",是責人之恕;絜矩與"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愛人之恕。又曰:"推己及物之謂恕。聖人則不待推,而發用於外者皆恕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則就愛人上說。聖人之恕,則不專在愛人上見,如絜矩之類是也。"〔高〕

問:"'所藏乎身不恕'處,'恕'字還只就接物上說,如何?"曰:"是就接物上見得。忠,只是實心,直是真實不偽。到應接事物,也只是推這個心去。直是忠,方能恕。若不忠,便無本領了,更把甚么去及物!程子說:'"維天之命,於穆不已",忠也,便是實理流行;乾道變化,各正性命",恕也,便是實理及物。'"守約問:"恁地說,又與'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之'忠恕'相似。"曰:"只是一個忠恕,豈有二分!聖人與常人忠恕也不甚相遠。"又曰:"盡己,不是說盡吾身之實理,自盡便是實理。此處切恐有脫誤。若有些子未盡處,便是不實。如欲為孝,雖有七分孝,只中間有三分未盡,固是不實。雖有九分孝,一作弟。只略略有一分未盡,亦是不實。"〔賀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