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魏紀



[六八]《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七年,鄭厘侯來朝中陽。《水經·渠水注》

案:《國策·韓策三》:‘昭厘侯,一世之明君也;申不害,一世之賢士也;韓與魏,敵侔之國也。申不害與昭厘侯,執圭而見梁君。……’即此事。

[六九]《紀年》曰:惠成王十七年,有一鶴三翔於 郢市。唐 寫本《修文殿御覽》殘卷

[七0]《紀年》:‘姬’亦作‘□’。《史記·韓世家》索隱

案:《史記·韓世家》:‘(昭侯)十年,韓姬弒其君悼公。’索隱:‘《紀年》“姬”亦作“□”,並音羊之反。姬是韓大夫,而王劭亦云:不知悼公何君也。’宋耿秉本、黃善夫本、元彭寅翁本、清殿本,皆無《紀年》二字(《史記會注考證校補》卷四五頁一0),惟汲古閣單刻本索隱有之,晚清金陵書局本、日本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據補。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五0補遺下列有‘韓姬弒其君悼公’。洪頤烜《校正竹書紀年》卷下、郝懿行《竹書紀年校正》卷一四、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四並補於周顯王二十年,所據為《史記·六國年表》。《存真》列於惠成王十七年,作‘十七年,韓姬弒其君悼公’。諸家皆照錄《韓世家》文,《集證》、《存真》作‘姬’,洪、郝、林三家改‘姬’為‘□’。《輯校》刪,《訂補》補為‘韓□【弒其君悼公】’。列於十八年。按韓昭侯十年,當魏惠成王十七年。

梁玉繩《史記志疑》卷九雲‘余謂韓姬乃別一韓大夫,非韓□也,悼公非韓君也。考三晉遷晉靜公於屯留後之十二年,鄭取屯留,靜公遷為家人。又歷十一年,為昭侯十年。疑悼公即靜公,至是被弒也。各國之君有二謚者甚多,靜公在位二年而遷,故又謚悼。’《集證》更以‘韓姬即是昭侯,韓為姬姓,故云韓姬’。案《晉世家》索隱引《紀年》‘韓共侯、趙成侯遷晉桓公於屯留’,謂‘已後更無晉事’,是司馬貞所見《紀年》自此以後不記晉事,此處悼公自不得為晉靜公。王劭見聞極博,已不知悼公為何君,當存疑。

[七一](《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八年,惠成王以韓師敗諸侯師於襄陵。齊侯使楚景舍來求成。公會齊、宋之圍。《水經·淮水注》

案:永樂大典本、朱謀□本有‘公會齊、宋之圍’六字,全祖望、趙一清校本亦有,戴震校本刪,云:‘原本及《竹書》皆無此語。’所謂‘原本’即大典本,則固有此語,所據實僅今本《紀年》。楊守敬《水經註疏》卷三0亦刪。《存真》、《輯校》改‘公’為‘王’。

《戰國策·楚策一》:‘邯鄲之難,……楚因使景舍起兵救趙。邯鄲拔,楚取睢濊之間。’即此景舍。

[七二]《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九年,晉取玄武、濩澤。《水經·沁水注》

案: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五0謂‘玄武’為‘泫氏’之誤,‘蓋“泫”以脫去水旁而為“玄”,“武”與“氏”又以形近相似而誤’。楊守敬《水經註疏》卷九改‘玄武’為‘泫氏’。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六亦作‘泫氏’。《集證》、《考訂》以‘梁惠王九年,晉取泫氏’(見前),脫去‘十’字,與此為一事。

[七三]《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二十年,齊築防以為長城。《水經·汶水注》

《竹書紀年》云:梁惠王二十年,齊閔王築防以為長城。《史記·蘇秦列傳》正義

案:正義所引‘齊閔王’距此甚遠,當誤。惠成王二十年當齊威王七年,‘閔’疑為‘威’字之誤,或‘閔王’二字衍。

[七四]臣瓚曰:《汲冢古文》謂:衛將軍文子為子南彌牟,其後有子南固、子南勁。《紀年》:勁朝於魏,後惠成王如衛,命子南為侯。《漢書·武帝紀》注

《汲冢古文》謂:衛將軍文子為子南彌牟,其後有子南勁。《紀年》:勁朝於魏,後惠成王如衛,命子南為侯。《水經·汝水注》

瓚曰:《汲冢古文》謂:衛將軍文子為子南彌牟,其後有子南勁。《紀年》:勁朝於魏,後惠成王如衛,命子南為侯。《史記·周本紀》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