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魏紀



[一一三]《竹書紀年》曰:襄王七年,韓明率師伐襄丘。《水經·濟水注》

[一一四]《竹書紀年》:魏襄王七年,秦王來見於 蒲膎關。四月,越王使公師隅來獻乘舟,始罔及舟三百 ,箭五百萬,犀角象齒焉。《水經·河水注》

案: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四0云:‘秦王即秦惠文王也。蒲版,舜舊都,其北有長版,為邑之險要,故曰蒲版。魏既獻河西之地於秦,因險設關以備秦寇,故曰蒲版關,此魏之界上關也。後其地入秦,改曰臨晉關。……《秦本紀》曰:“惠王后元十二年,王與梁王會臨晉。”《魏世家》亦云:“六年,與秦會臨晉。”蓋會在此年孟春,《史記》誤以為前年。’

[一一五]《紀年》云:褚里疾圍蒲,不克,而秦惠王薨。《史記·樗里子列傳》索隱

又按《紀年》,則謂之褚里疾也。《史記·樗里子列傳》索隱

案:《存真》、《輯校》列於今王八年。

《史記·樗里子列傳》:‘昭王元年,樗里子將伐蒲。’索隱:‘按《紀年》云:褚里疾圍蒲,不克,而秦惠王薨,事與此合。’梁玉繩《史記志疑》卷二九云:‘或謂惠王是武王之誤,則事又在武四年,非昭元年矣。’《訂補》云:‘考秦惠王后為武王,武王后為昭王。若此信是惠王,則與《史記》不同,索隱不當云:“事與此合。”故此“惠王”疑是“武王”之誤。如此,據《六國表》紀年推算,事當系在今王十二年,與秦圍皮氏役亦相合。’蒲為衛邑,《史記·六國年表》周赧王四年所記有魏‘圍衛’,又秦惠王死,是此年秦、魏均圍攻衛國。《戰國策·衛策》:‘秦攻衛之蒲,胡衍謂樗里疾曰:“公之伐蒲,以為秦乎?以為魏乎?為魏則善,為秦則不賴矣。衛所以為衛者,以有蒲也。今蒲入於秦,(詩銘案:原作‘魏’,據《史記·樗里子列傳》索隱改。)衛必折而入於魏(又案:‘而入’據索隱引補)……。”’策文所記正謂衛處於秦、魏圍攻之下,秦圍攻蒲急,衛必降魏。魏得衛則強,即所謂‘為魏則善,為秦則不賴’,樗里疾因解蒲圍去。據《紀年》、《國策》、《六國年表》,秦、魏圍衛,秦解蒲圍,以及秦惠王死,均在同年,是《紀年》之文不誤,而誤在‘事與此合’之‘合’字,疑‘合’為‘異’字之誤。胡衍之說樗里疾,《樗里子傳》亦繫於秦昭王元年,蓋誤圍蒲與圍皮氏在同一年。秦圍皮氏,《紀年》在秦昭王元年,與《史記》合,詳後。

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四0云:‘褚里疾,秦孝公子,惠公弟。褚里地名,疾名也。《史記》作“樗里”、“煷里”。疾居褚里,故曰“褚里疾”。後為庶長,曰“庶長疾”;受封於嚴,曰“嚴君疾”。’

[一一六]《紀年》云:八年,翟章伐衛。《史記·魏世家》索隱

案:《戰國策·趙策四》:‘翟章從梁來,甚善趙王。趙王三延之以相,翟章辭不受。’是翟章本魏將,後入趙。

[一一七]《竹書紀年》:魏襄王九年,洛入成周,山水大出。《水經·洛水注》

[一一八]《紀年》云:(張儀)梁安僖王九年五月卒。《史記·張儀列傳》索隱

案:汲古閣單索隱本作‘安僖王’,宋黃善夫本、清殿本作‘哀王’,宋耿秉本、明游明本作‘令王’。索隱引《紀年》當作‘安僖王’,所據為束皙本。後人以束皙所云《紀年》終於魏安僖王之說不可信從,因改為‘哀王’或‘今王’。‘令王’為‘今王’之訛,今本《穆天子傳》荀勖序錄亦誤‘今王’為‘令王’,‘今’之為‘令’形近而誤。現從《存真》、《輯校》列於今王九年。

《存真》、《輯校》皆引《史記·韓世家》索隱,為‘集解’之誤。集解引徐廣曰:‘《周本紀》赧王八年之後云:楚圍雍氏。此當韓襄王十二年、魏哀王十九年,《紀年》於此亦說楚入雍氏,楚人敗,然爾時張儀已死十年矣。’郝懿行《竹書紀年校正》卷一四以‘張儀已死十年’為《紀年》文,《存真》、《輯校》同。然細繹集解所引,《紀年》文當止於‘楚人敗’,此後為徐廣之語。《史記·六國年表》:魏哀王十年,張儀死,《秦本紀》及本傳同。魏哀王十年迄十九年,正當十年,徐廣所據當為《史記》。古人記年,非如今人之實算,如據《紀年》則當為十一年。《校正》、《存真》、《輯校》疑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