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魏紀



[一一九]《竹書紀年》:(襄王)十年,楚庶章率師來會我,次於襄丘。《水經·濟水注》

案:永樂大典本、朱謀□本作‘十年’,趙一清、戴震校本改為‘九年’。戴校云:‘案近刻訛作十年。’《存真》、《輯校》列於九年,所據為戴校本。

[一二0]《竹書紀年》曰:魏襄王十年十月,大霖雨,疾風,河水溢酸棗郛。《水經·濟水注》

[一二一]《竹書紀年》:魏襄王十二年,秦公孫爰率師伐我,圍皮氏,翟章率師救皮氏圍。疾西風。《水經·汾水注》

案:《存真》云:‘疾蓋人名,西風地名。(《魏策》:秦、楚攻圍皮氏,楚背秦而與魏,樗里疾怒,欲與魏攻楚。)’其意蓋以‘疾’即樗里疾。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五0以‘公孫爰’為樗里疾。陳夢家《六國紀年表考證》亦云:‘《紀年》或稱之褚里疾,或稱之為公孫爰,爰假作緩疾之緩,與疾名字相應。’(《燕京學報》第三七期頁一九四)果如此說,則本條‘救皮氏圍’之‘圍’字當屬下讀,作‘圍疾西風’。《訂補》云:‘按此文“公孫爰帥師”,明非樗里疾為將,則“疾”不當指樗里子也。且上文無褚里疾名,此言疾,於文例亦不合。西風地名,亦未見他證。疑此文當讀“翟章救皮氏圍。句。疾西風。句。”疾西風是記天異,與上“大霖雨,疾風”文相類,可證。本與救皮氏事不相涉,魏史記異在同年遂並書於下,《水經注》引或誤及之。’《訂補》之說較長,從其標點。

魏襄王十二年當秦昭王元年。一九七五年,湖北雲夢睡虎地十一號秦墓所出秦簡《大事記》系‘攻皮氏’於昭王二年。意此役或延續二年,次年魏‘城皮氏’(見後),即此,非如《史記·六國年表》魏哀王十三年(表當秦昭王元年)所記‘秦擊皮氏,未拔而解’,僅在一年之內。

[一二二](《竹書紀年》):(魏襄王)十三年,城皮氏。《水經·汾水注》

[一二三]《紀年》云:秦內亂,殺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壯。《史記·穰侯列傳》索隱

案:《史記·秦本紀》:‘(昭王二年)庶長壯與大臣諸公子為逆,皆誅,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詩銘案:‘諸’下原有‘侯’字,據日本藏古鈔本刪。)《存真》、《輯校》據此列於今王十四年,應為十三年。

[一二四]《竹書紀年》曰:楚吾得帥師及秦伐鄭,圍綸氏。《水經·伊水注》

《竹書紀年》云:楚及秦伐鄭綸氏。《後漢書·黃瓊傳》注

《竹書紀年》云:楚及秦伐鄭,圍綸氏。《太平寰宇記》卷四西京潁陽縣

案:《存真》、《輯校》、《訂補》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及《國名紀》丁注,見本書附錄。《存真》列於今王十五年,云:‘元文未引何年,雷氏本移此。’雷氏本指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輯校》附於‘無年世可系者’。今姑從《存真》系此。《訂補》云:‘《黃瓊傳》作“楚及秦伐鄭”。’案《黃瓊傳》:‘瓊至綸氏,稱疾不進。’李賢注因引《竹書紀年》‘楚及秦伐鄭綸氏’以釋‘綸氏’二字。如以此屬下讀為‘綸氏今洛州故嵩陽縣城也’,則注引《紀年》失指,亦與他書所引《紀年》不合,疑筆誤。《伊水注》,《訂補》誤為《潁水注》,《存真》、《輯校》不誤。

雷學淇《竹書紀年義證》卷四0亦列於今王十五年,與‘翟章救鄭’(見下條)合為一條,云:‘《戰國策·周策》曰:“楚師在山南,吾得將為楚王屬怨於周。”《趙策》曰:“秦有楚而伐韓,有韓而伐楚,此天下之所明見也。”又曰:“秦攻楚,休而復之,已五年矣,攘地千里,今謂楚王苟來,舉玉趾而見寡人,必與楚為兄弟之國,必為楚攻韓、梁,反楚故地。”又曰:“秦、楚為一,東面而攻韓。”《楚世家》曰:“懷王二十年,合齊而善韓。二十四年,倍齊而合秦。秦昭王初立,乃厚賂於楚,楚往迎婦。二十五年,懷王入與秦昭王盟約於黃棘,秦復與楚上庸。”據策記諸說與《紀年》皆符,蓋此時秦楚複合,故同往伐韓也。’吾得楚將,《存真》云:‘案《渚宮舊事》:“張何謂吾得曰:何能令公貴於三柱國,請為公說王曰:吾得出於晉國,好廉而善劍,不如使其掌客。遂言於懷王,王從之。”是吾得為懷王時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