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魏紀



《紀年》謂桓公十八年威王立,桓公十八年當魏惠成王十三年,語本甚明。又《田敬仲完世家》索隱於‘威王始見’後注云‘則桓公十九年而卒’,意謂因逾年改元之故,桓公雖僅十八年,在位實為十九年,此亦甚明。然《訂補》據此,遂以威王即位於桓公十九年,逾年改元,謂‘威王元年當在惠王十五年’,疑非。

[五四]按《紀年》:魯恭侯、宋桓侯、衛成侯、鄭厘侯來朝,皆在十四年。《史記·魏世家》索隱

案:《存真》、《輯校》列於惠成王十四年。

[五五]《紀年》雲……無顓八年薨,是為菼蠋卯。 《史記·越世家》索隱

案:《訂補》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存真》、《輯校》列於惠成王十四年,應為十五年。

[五六]徐廣曰:《紀年》一曰魯共侯來朝。邯鄲成侯會燕成侯於安邑。《史記·六國年表》集解

案:《存真》、《輯校》列於惠成王十五年。據《史記》《六國年表》、《燕世家》,是時在位者為燕文公,與《紀年》作燕成侯者異。陳夢家《六國紀年表考證》以為應作成侯,並以《燕世家》‘成公十六年卒’下索隱所引‘按《紀年》成侯名載’,為司馬貞‘誤植於成公下’,更以金文《郾侯載○》等器,‘字型不屬戰國初年,銘稱燕侯載當系《紀年》之成侯載無疑’,因謂‘《紀年》前有成公,後有成侯,明為二人。’(《燕京學報》第三七期頁一七六至一七七)此論似嫌武斷。《紀年》佚文無燕文公,不得謂《紀年》即無文公,而金文如《郾侯載○》等謂其字型不屬戰國初年,亦乏確證。郭沫若同志對《郾侯載○》早已指出:‘此燕成侯之器,《史記·燕世家》有成公,當周定、考二王之際,在戰國初年。’(《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頁二二七)疑此處之‘燕成侯’涉前之‘邯鄲成侯’而誤,原文或為‘文侯’。

[五七]《竹書紀年》曰:惠王十五年,遣將龍賈筑陽池以備秦。《元和郡縣圖志》卷八鄭州原武縣

《竹書紀年》曰:梁惠王十五年,遣將龍賈筑陽池以備秦。《太平寰宇記》卷一0鄭州原武縣

[五八]《竹書紀年》云:是梁惠成王十五年築也。 《水經·濟水注》

案:《水經·濟水注》:‘自亥谷以南鄭所城矣。《竹書紀年》雲是梁惠成王十五年築也。’《存真》、《輯校》據此作‘鄭築長城自亥谷以南’,不加【】號,似《紀年》原文如此,非是。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六作‘鄭築長城’。

[五九]《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孫壯率師伐鄭,圍焦城,不克。《水經·渠水注》

[六0]《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孫壯率師城上枳、安陵、山氏。《水經·渠水注》

案:永樂大典本‘山氏’,全祖望、戴震校本改作‘山民’。《存真》作‘山民’,注云:‘“民”一作“氏”’,蓋據戴校本。

[六一]《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邯鄲伐衛,取漆富丘,城之。《水經·濟水注》

[六二]《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六年,齊師及燕戰於泃水,齊師遁。《水經·鮑丘水注》

[六三]《紀年》曰:惠成王十六年,邯鄲四曀,室壞多死。《開元占經》卷一0一

案:《存真》作‘邯鄲四曀,室多壞,民多死’。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五、洪頤烜《校正竹書紀年》卷下、郝懿行《竹書紀年校正·通考》、林春溥《竹書紀年補證》卷四、雷學淇《考訂竹書紀年》卷六引同。《輯校》作‘邯鄲四曀,室壞多死’,云:‘《開元占經》一百一引作“周顯王十四年”。’與今所據恆德堂本作‘惠成王十六年’者異。郝懿行《通考》、《存真·補遺》亦引作‘顯王十四年’,《集證》、《補證》則仍引作‘惠成王十六年’,是《占經》或有兩本,一本將魏紀年換算為周年,與前惠成王元年‘晝晦’條同。

[六四]《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七年,宋景○、衛公孫倉會齊師,圍我襄陵。《水經·淮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