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書紀年》魏紀



[三四]王劭案《紀年》云:齊桓公十一年弒其君母。《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索隱

案:《存真》列於七年,《輯校》列於八年,應在惠成王六年。

[三五]《紀年》云:……十二年,寺區弟思弒其君莽安,次無顓立。《史記·越世家》索隱

案:《越世家》索隱引樂資雲‘號曰無顓’,當出其所為《春秋後傳》,亦本《紀年》。《存真》、《輯校》列於梁惠成王六年,應為七年。《訂補》所引《路史·後紀》卷一三注,見本書附錄。

[三六]《紀年》曰: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太平御覽》卷八0九珍寶部

《紀年》曰:惠成王七年,雨碧於郢。《廣韻》卷五(二十二昔)

案:《存真》、《輯校》所引《路史·發揮》卷二,見本書附錄。

[三七]《紀年》曰:梁惠成王七年,地忽長十丈有餘,高尺半。《太平御覽》卷八八0咎徵部

[三八]《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八年,惠成王伐邯鄲,取列人。《水經·濁漳水主》

[三九]《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八年,伐邯鄲,取肥。《水經·濁漳水注》

[四0]《紀年書》曰:惠成王八年,雨黍。《太平御覽》卷八四二百穀部

案:《御覽》卷八七七引《史記》曰:‘梁惠成王八年,雨黍於齊。’《存真》、《輯校》皆以為即《紀年》,誤,詳本書附錄。

[四一]《竹書紀年》曰:梁惠成王九年,與邯鄲榆次、陽邑。《水經·洞過水注》

[四二]《竹書紀年》曰:梁惠王九年,晉取泫氏。 《太平御覽》卷一六三州郡部

《竹書紀年》謂:梁惠王九年,晉取泫氏縣。《太平寰宇記》卷四四澤州高平縣

案:《存真》、《輯校》所引《路史·國名紀》己,見本書附錄。《訂補》云:‘案萬廷蘭刻本《寰宇記》有“晉烈公元年,趙獻子城泫氏”,而無此條,或別本《寰宇記》有之。’案清乾隆樂氏本、金陵書局本皆有此條,《存真》、《輯校》入輯。

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卷五0云:‘《紀年》自烈王六年,韓、趙遷晉桓公於屯留,以後更無晉事矣。此焉得雲晉取乎?……“晉”字疑衍。’《存真》云:‘晉即魏也,以榆次、陽邑易泫氏也。’《訂補》亦云:‘案《孟子·梁惠王篇》梁惠王自稱晉國。《戰國策》稱晉國者甚多,皆指魏國而言,與《孟子》相同。劉寶楠《愈愚錄》四云:“戰國時晉地多入魏,故其稱晉國也有四:有指魏境內晉地言者,有指魏境內晉都言者,有指魏國言者,有指魏都言者。”舉證頗備,因文長不錄。此“晉”字殆亦是指魏國。’《存真》、《訂補》說是。

[四三]《竹書紀年》:梁惠成王九年,王會鄭厘侯於巫沙。《水經·濟水注》

案:《史記·韓世家》:‘懿侯卒,子昭侯立。’《呂氏春秋》《任數》、《蕃為》、《處方》,《莊子·讓王》,《國策·韓策》皆稱韓昭厘侯,《韓非子·內儲說下》作昭僖侯、昭侯或僖侯,蓋兩字謚。《紀年》此稱鄭厘侯,他處亦稱鄭昭侯,見後。

[四四]《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年,入河水於甫田,又為大溝而引甫水。《水經·渠水注》

案:《太平御覽》卷七二引《水經注》,作梁惠成王十五年,與傳世各本異。

[四五]《竹書紀年》:梁惠成王十年,瑕陽人自秦道岷山青衣水來歸。《水經·青衣水注》

案:《存真》云:‘瑕音近雅,雅山之南,梁州之邊徼也。……瑕陽人浮青衣水至蜀,自蜀至秦,又自秦來梁也。’

[四六]徐廣曰:《紀年》東周惠公傑薨。《史記·六國年表》集解

案:《存真》、《輯校》列於惠成王十一年。《存真》云:‘《史記》考王封其弟揭於河南,是為西周桓公;桓公子威公;威公子惠公;惠公封其子於鞏,是為東周惠公。《世本》名班,與此異。’金文有《東周左軍矛》(《三代吉金文存》二0·三五)、《東周左○壺》(《善齋吉金錄》三·五0),所鑄圜幣,文亦為‘東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