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上



有人會說,安娜·卡列尼娜的生活基礎在俄國,然而父母之愛是沒有國籍之分的。無論哪一個民族,哪一個國家都有偉大的母愛,都有誠摯的父愛,因為這種愛是人類普遍的天性。

祖父母多疼愛長孫

【原文】父母於長子多不之愛,而祖父母於長孫常極其愛。此理亦不可曉,豈亦由愛少子而遷及之耶?

【譯述】父母親對於長子來說,感情並不怎么深厚,而祖父母卻大多喜歡長孫。這其中的道理仍然不能深刻地明白,難道也是由於喜歡幼子而將愛移於長孫的緣故嗎?

【評析】人類的感情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極為奇怪的現象。疼愛孩子是其天性,而當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之後,他對孫子的愛依然有增無減。捧著嬌弱嬰兒,老淚縱橫,布滿皺紋的臉頰,流露出天真的微笑,有人名之為"天倫之樂"。老人之於孩子,是一對相互背離的組合,而其中的情感濃度誰又能真正測量出來?

紅樓夢》中的賈母對於寶玉之愛是無與倫比的。寶玉的哥哥賈珠不幸早逝,他就算賈政的長子,賈母的長孫。最能體現這種深厚情感的事件就是寶玉挨打之後,賈母對兒子的不滿。書中道:。。只聽窗外顫巍巍的聲氣說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豈不乾淨了!"賈政見他母親來了,又急又痛,連忙迎接出來,只見賈母扶著丫頭,喘吁吁地走來,賈政上前躬身賠笑道:"大暑熱天,母親有何生氣親自走來?有話只該叫了兒子進去吩咐。"賈母聽說,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厲聲說道:"你原來是和我說話!我倒有話吩咐,只是可憐我一生沒養個好兒子,卻教我和誰說去!"賈政聽這話不象,忙跪下含淚說道:"為娘的教訓兒子,也為的是光宗耀祖,母親這話,我做兒的如何禁得起?"母親聽說,便啐了一口,說道:"我說這句話,你就禁不起,你那樣下死手的板子,難道寶玉就禁得起了?你說教訓兒子是光宗耀祖,當初你父親怎么教訓你來!"說著,不覺滾下淚來。

直至後來,賈政賠了千般不是,萬般不孝,才使賈母氣平。

巴金的《家》、《春》、《秋》寫了一個家族的日常生活,悲歡離合。高老太爺唯一滿意的只有大孫子高覺新,正如老舍《四世同堂》中的祁老太爺唯一信任的只是祁家老大一樣,他們對長孫充滿期望,充滿關懷,充滿信任,也充滿了愛。

對公婆當一意承順

【原文】凡人之子,性行不相遠,而有後母者,獨不為父所喜。父無正室而有寵婢者亦然。此固父之昵於私愛,然為子者要當一意承順,則天理久而自協。凡人之婦,性行不相遠,而有小姑者獨不為舅姑所喜。此固舅姑之愛偏,然為兒婦者要當一意承順,則尊長久而自悟。或父或舅始終於不察,則為子為婦無可奈何,加敬之外,任之而已。

【譯述】大凡人之子,性格品行相去不會遙遠。而有了後母之後,就開始不被父親所喜愛,父親沒有續娶正室,有寵妾的也是這樣。這固然是由於父親過於寵愛自己的後妻或妾氏所造成的,然做子女的要順承父親的意思,那么時間長了,父親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之後,父子關係就會走向和諧。大凡為人婦,性格品行相去並不太遙遠,然而,有小姑子的媳婦往往得不到公婆的喜愛。這當然是由於公婆偏愛小姑子造成的,但是做媳婦的一定要順從公婆的意思。那么公婆在經過長時間之後,就會理解媳婦對他們的尊敬而省悟過來。或者父親與公婆自始至終不能明白過來,做兒子和媳婦的除了無可奈何和更加尊敬之外,也只能聽之任之了。

【評析】"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人們往往用這句話來形容最終的成功是多么來之不易。這句俗語,從本義上來講,立刻就會使人想到做媳婦難,而當婆婆要快意得多。這是封建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一家之中,公婆的話就是"真理",做媳婦的沒有權力反駁。

南北朝時期流傳著一首長篇敘事詩《孔雀東南飛》。主人公劉蘭芝與焦仲卿是經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而結合的。劉蘭芝是按傳統媳婦的標準來行事的,既會織布,也學詩書。然而,就是這樣,焦母不知怎么,越來越對媳婦不滿意,幾次三番逼著仲卿將蘭芝休回娘家。做為媳婦,蘭芝認為只要順著她老人家的意也不至於把她逼到哪兒去,沒想到"以退讓求團結則團結亡",焦母卻依然對蘭芝咬牙切齒,最後仲卿無可奈何,只得將蘭芝暫時送回娘家,等待母親氣消,再把她接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