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上



小到家庭關係的處理,大到國家問題的解決,其中人為的因素便會涉及到怎樣處事,怎樣待人,怎樣接物。處事,待人,接物,有的人能左右逢源,使彼此相安無事,且樂意更進一步合作,有的人卻在某些環節上一時不能克制,使整個形勢急轉直下,一發而不可收拾。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故事,幾乎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人們只理解他怎樣歷經磨難而苦盡甘來,然而,做為一個封建帝王,能屈身為臣,是"忍"了多大的"不能忍"之事啊。越國被吳國打敗之後,越王勾踐派大夫文種請求投降,聲稱自已親自充任吳王的臣下,而自己的妻子為吳王的妾,並把國中所有寶器一併獻給吳國。此時,不聽子胥良言勸諫的吳王夫差,一意孤行,竟然美滋滋地接受了投降的越國、越王以及所有金銀財物,其實是養虎為患。勾踐反國,苦身焦思,置膽於坐,坐臥便仰視苦膽,飲食時亦嘗膽,說:"你難道忘記會稽之恥了嗎?"

他親身下地耕作,夫人自己織布,食不加肉,衣不重采,禮遇賢人,厚遇賓客,賑濟貧民,弔喪問死,與百姓同勞作。終於一舉滅吳,雪洗國恥,"忍"了苦之後,必然會有"甜"。

古語中有所謂"小不忍則亂大謀",一時之憤怒,卻延誤了大事。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記載了這樣一件事:魏其曾為吳相,因太子事得罪竇太后,太后除魏其門籍,不得入朝請。武安侯田蚡是外戚,因王太后的原故,日漸顯耀,魏其失勢,賓客日益疏遠他,獨獨灌夫與他交好。武安侯暗中不滿魏其侯與灌夫,只是自己仍有小辮子被他們糾著,無法構陷。正在這時,武安侯取燕王女為夫人,太后有令,列侯宗室都得前去慶賀。魏其與灌夫同去,飲酒酣,武安起身敬酒,在座的賓客都避席,等到魏其起身敬酒之時,只故舊朋友避席,剩下的一半都半膝席。灌夫在這件事上極不高興,也起身敬酒為壽,行酒至臨汝侯,臨汝侯正與程不識耳語,又不避席,於是他在憤怒之極的情況下罵了臨汝侯:"生平毀程不識不直一錢,今日為長者壽,乃效女兒呫囁自語!"這就是有名的"使酒罵座",這樣一來,使壞人得逞,武安有了陷害二人的得力證據,不費吹灰之力就打敗了自己的政敵。嗚呼哀哉!由於一時之不忍,則鑄就了永不可挽回的大錯!

蘇秦在遊說秦王連橫失敗之後,"妻不下紅,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境況非常淒涼。他閉門讀書,"投懸樑,錐刺骨"終於在合縱的計策上取得了成功,由布衣一躍而為卿相,這也同樣經歷了一個"忍"

的困苦過程。

司馬遷在受宮刑之後,隱忍苟活,歷經千辛萬苦,完成了偉大的著作《史記》。倘若他不能忍這種"奇恥大辱",而自殺解脫的話,我們今天就不會看到這部以血寫成的奇書了。

現代人的日常生活,喧囂而又繁雜,更顯出了"忍"的重要性。"忍"

可以使現代人浮躁的心態趨於平和。就拿交友來說吧,大家都承認"人無完人",但在朋友的缺點一個接一個暴露之時,你可能會在某一關鍵時刻控制不了自己的憤怒,而大發雷霆。然而,當你的余憤還沒有消失殆盡之時,你們之間多少次苦心經營的友誼之門已被沖跨,縱有回天之力也無補於事。心靈的創傷是無法彌補的。

"心底無私無地寬",當你對周圍的世事懷著一顆寬容的心的時候,當你在千鈞一髮之時克制了自己的憤怒之時,你就會覺得自己真正地走向了成熟。

親戚之間莫記仇

【原文】骨肉之失歡,有本於至微而終至不可解者。止由失歡之後,各自負氣,不肯先下爾。朝夕群居,不能無相失。相失之後,有一人能先下氣,與之話言,則彼此酬復,遂如平時矣。宜深思之。

【譯述】親身骨肉之間不和睦,往往是本源於細小瑣碎之事,卻最終導致了終身失和。終身失和的原因恐怕是失和之後,彼此各懷氣憤,誰也不肯先提出和解,誰也不肯認輸。人與人朝夕相處在一起,不可能沒有相互失禮之處,倘若其中的一人能夠先主動講和,與對方平心靜氣地把話說開,那么彼此的關係就會恢復,達到和好如初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