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上



施耐庵詩曰:"入伙分明是一群,相留意氣便須親,如何待彼為賓客,只恐身難做主人。"王倫於此犯了兩大錯誤。一不該收留林沖,既收留,便不可刁難他,使他一無處可以藏身之配軍死心踏地為己效力。

二不該接納晁蓋等入中山。既接入山,便應虛懷以待之,使晁蓋等眾心懷恩義,永存敬意。此乃是引狼入室,尚期其完乎?終於身死人手,為世所笑。然而世人笑者,不外是嫌其"嫉賢傲士少寬柔,卻把群英作寇讎。"可誰又想到一個有心濟人,卻無力服眾的人,心力交竭。強客壓主,主豈能忍之?!於此亦應向王倫灑一捧同情淚了。

袁采於此段中所述,"質之於眾,明之於官,以絕爭端"。誠為精闢,然用於有序之社會尚可,其如林沖、晁蓋之徒能奈何否?然而即使這樣,我們仍應為袁氏此一論述而喝采。

孤女寡婦,安全居處

【原文】寡婦再嫁,或有孤女年未及嫁,如內外親姻有高義者,寧若與之議親,使鞠養於舅姑之家,俟其長而成親。若隨母而歸義父之家,則嫌疑之間多不自明。

【譯述】寡婦準備再嫁,或者有失去父親的女子年齡還未到出嫁的時候,本宗族或其他親戚中德義較高的人,應該給她們張羅定親。讓守寡的婦人或小孤女居住在婆家,等到小女孩長大了再為她成親。如果跟隨母親到繼父家生活,就會產生一些說不清的嫌疑。

【評析】寡婦和不幸而孤的小女孩應該注意自身的安全,但童養媳也是一件不幸的事。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根草。一個小女孩離開母親,到婆家去守婦道,其境遇可想而知了。由此,我們不禁感嘆:封建時代的婦女活得實在是太累了。

續娶後妻需慎重

【原文】中年以後喪妻,乃人之大不幸。幼子幼女無與之撫存,飲食衣服,凡閨門之事無與之料理,則難於不娶。娶在室之人,則少艾之心,非中年以後之人所能御。娶寡居之人。或是不能安其室者,亦不易制。兼有前夫之子,不能忘情,或有親生之子,豈免二心!故中年再娶為尤難。

然婦人賢淑自守,和睦如一者,不為無人,特難值耳。

【譯述】中年喪妻,確是人生中一大不幸。幼兒稚女,無人照顧撫養;一應飲食,衣服等本應由母親來操辦的事情,也無人料理了。因此,中年人喪妻後,很難做到不再娶。如果娶黃花閨女為妻,那么,少女之心是中年人所難以捉摸的。如果娶寡婦為妻,她如同樣不能安分守己,也實難控制。況且寡婦如帶有前夫之子,則愛子之情,縈掛於懷,嫁過來後又生孩子,如何能確保不生二心!所以,中年人續娶是很費心的。然而,婦女中還是有賢惠、溫淑、守婦道的,能使得全家和睦相處,親密如一,只不過很難遇到罷了。

【評析】孔子說:"夫子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是說無論你如何思、如何想,天下的道理都是相通的。讀罷上則,想起明代柯丹邱所著的四大南戲之一《荊釵記》中,錢玉蓮的遭遇。實在是此則的事實佐證。不禁為先哲的遠見折服。

錢玉蓮七歲喪母后,父親續娶。不想繼母是個不通道理的人。每日折磨小玉蓮,稍有一點差錯,非打即罵,毫無一絲親情。玉蓮長大後,由父親許給窮書生王十朋。豈料繼母為有個"老來靠",逼她嫁本村的富戶。竟為玉蓮設下三條路走:刀上死,水裡死,繩上死。並惡狠狠地說:"依了我嫁孫家,多給你房奩首飾,若不肯嫁孫家,剝得赤條條,揀個十惡大敗日,一乘破轎子,送到王家,房奩首飾,一點沒有,再不許回娘家。"老父親為了息事,只得退步,忍氣吞聲。草草地送玉蓮到了王家。後來王十朋上京趕考,託付家眷給老岳父,不想孫家仍不死心。謊說王十朋考官後,作了宰相女婿。繼母便受了孫家財禮,再逼玉蓮改嫁。終於,玉蓮忍受不住繼母的虐待,投江而死。老父親孤苦無依,要寫狀子給官,告老婆是不賢婦。雖說戲曲,結局是大團圓,玉蓮得人搭救,終與王十朋夫妻團聚。可這一結局,分明是迎合觀眾的心理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