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上



【評析】在封建宗法時代,家族的傳宗接代是一件大事。如果一個家族沒有了接續香火的子嗣,這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因此,人們在"斷了香火"

之後,就會想到收養別人的孩子來為自己傳宗接代。這也可以說是一種不得已的辦法,而且也是絕後者痛苦中的一點安慰。袁采之言在當時可能是很有現實意義的,但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人的宗族觀念已逐漸淡化,有無後嗣已成了一個不很重要的問題了。尤其是隨著男女平等觀念的普及,傳宗接代的思想已成了一種落伍的觀念了。而中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的大家族,也成了一種昔日的輝煌。

收養義子當無爭端

【原文】賢德之人,見族人及外親子弟之貧,多收於其家,衣食教撫如己子。

而薄俗乃有貪其財產,於其身後,強欲承重,以為某人嘗以我為嗣矣。

故高義之事使人病於難行。惟當於平昔別其居處。明其各稱。若己嗣未立,或他人之子弟年居己子之長,尤不可不明嫌疑於平昔也。娶妻而有前夫之子,接腳夫而有前妻之子,欲撫養不欲撫養,尤不可不早定,以息他日之爭。同入門及不同入門,同居及不同居,當質之於眾,明之於官,以絕爭端。若義子有勞於家,亦宜早有所酬。義兄弟有勞有恩,亦宜割財產與之,不可拘文而盡廢恩義也。

【譯述】品德高尚的人,看到本家族或姻親中家境貧寒的子弟,大多會主動地將他們收養在家,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子一樣地供給衣食,並提供教育。然而在被收養的人中,難免有些人輕薄庸俗而貪圖人家財產,在人家死後,企圖強行繼承人家的財產。並說:主人曾經把我當作過子嗣,所以收養貧寒子弟的義行竟使人難以施行。對此,解決的辦法,只能是在平時就讓所收養者別居他處,並講明他的身份。倘若自己的子嗣尚年幼,或收養之人的年齡比自己的兒子大,就更應該及早表明態度,以絕爭端。娶再嫁女子為妻時,妻子帶有前夫的兒子,或作上門女婿而前妻尚留有子,對於這些子弟,要不要撫養,更要提前做出決定,以免將來發生爭端。是否算一家人,是否住在一起,都應該當眾講明,並呈報於官,以免日後發生爭執。如果收養之人對家庭出力不小,應該及早給予酬謝,父親所收養的義兄義弟如果對家庭有功勞有恩德,也應分一份財產給他,不要拘泥於當初的條文規定,而徹底拋棄了相互扶持一場的恩義。

【評析】當日豹子頭林沖,在東京城裡被高太尉陷害刺配滄州。又在滄州殺了三人,燒了草料場,到柴進莊上,被薦與梁山泊頭領王倫。當時王倫看過薦書,思量柴大官人昔日的恩情,便請林沖坐了第四把交椅。但他驀然尋思道:"我是個不及第的秀才,因鳥氣,合著杜遷來這是落草,續後宋萬來,聚集這許多人馬伴當,我又沒十分本事,杜遷、宋萬武藝只是平常。如今不爭添了這個人,他是京師禁軍教頭,必然好武藝。倘若被他識破我們手段,他須占強,我們如何迎敵?不若一怪,推卻事故,發付他下山去便了了,免致後患。只是柴進面上不好看,忘了日前之恩,如今也顧他不得。"此一番尋思,便推糧少房稀,又是小去處,恐誤了林沖前程。只因宋萬、杜遷、朱貴等說情,便以投名狀而決判。後又因揚志之事,許多曲折,終留林沖于山寨。後來晁蓋劫了生辰綱,率眾好漢殺了官兵,投上山寨後。王倫先還牛羊俱宰,設宴招待,殷勤周到。

等到飲酒之間,晁蓋把胸中之事,從頭至尾,都告訴王倫等眾位。王倫聽罷,駭然了半晌,心內躊躇,做事不得,自己沉吟,虛應答筵宴。眾人送下客館安歇後,晁蓋心中歡喜,對吳用等六人說:"我們造下這等彌天大罪,哪裡去安身?不是王頭領如此錯愛,我等皆已失所,此恩不可不報!"吳用冷笑,說出一番話來:"(王倫)雖是口中應答,動靜規模,心裡好生不然。若是他有心收留我們,只就早早便議定了座位。""兄長不見他早間席上與兄長說話,倒有交情,次後因兄長說殺了許多官兵,捕盜巡檢,放了何清,阮氏三雄如此豪傑,他便有些顏色變了。。。早間林沖看王倫答應兄長模樣,他自便有些不平之氣,頻頻把眼瞅這王倫;心內自己躊躇。我看這人,倒有顧盼之心,只是不得已,小生略放片言,教他本寨伙並。"後林衝來拜說道:"。。若這廝語言有理,不似昨日,萬事罷論,倘若這廝有半句話參差時,盡在林沖身上。"第二日林沖即於寨後水亭子中伙並了王倫。隨後於聚義亭中讓晁蓋坐了頭把交椅,總領山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