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上



【評析】唐太宗有句名言佳句:"國之治在得人。"其實家族的興衰更在得人。

劉禪以近小人,耽酒色,昏庸腐朽而失國。被人譏為"扶不起的阿斗"。而更有得賢主而昌國者。與劉禪同時的曹睿,並非曹丕親生,郭貴妃代甄皇后後,無有嗣出。曹丕便養曹睿為後,平日雖寵愛有加,曹睿亦玲瓏喜人,聰明剔透,然而因並非親生,加之無有賢德才能出現,所以曹丕立他為太子之心並不堅定。一次曹睿隨丕圍獵,仆下從叢林中趕出母子兩鹿。曹丕張弓發箭,母鹿立斃,小鹿站定,回頭視曹睿,睿卻雙目流淚。曹丕很奇怪,便問他為什麼還不快射,睿答曰:"陛下已射殺其母,臣安忍射其幼子。"曹丕大喜,棄弓於馬下,抓住曹睿的手說:"真仁德之主也。"遂封曹睿為太子。後曹睿果然以其若谷之虛懷,無上之仁慈使得將士效命,人臣盡忠,國力大盛,奠定了一統華夏的基礎。

"糜不有初,鮮克有終。"歷朝開國之帝盡皆兢兢業業,勤政愛民,心繫天下,然而最終落得花花江山,轉為異姓。至令天下之人均以為"天下大勢,由亂入治,由治入亂。"殊不知這實在是因為後人不思先人創業難艱,決荒墾棄,才得基業,卻擲金如土,揮珠如礫,沉湎於享樂腐化所至,秦始皇、秦二世、隋文帝,隋煬帝皆二世而亡,南唐劉煜不過三世。此皆子孫不賢,頑劣刻薄不惜家業之典型。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土生萬物,載育萬民。國家如此之大基業,尚可毀於一不肖子弟之手,何況家有千金,萬金,一屋一室者,又何足道哉!

養子亦需慎重

【原文】貧者養他人之子當於幼時。蓋貧者無田宅可養暮年,惟望其子反哺,不可不自其幼時衣食撫養以結其心;富者養他人之子當於既長之時。令世之富人養他人之子,多以為諱故,欲及其無知之時撫養,或養所出至微之人。長而不肖,恐其破家,方議逐去,致其爭訟。若取於既長之時,其賢否可以粗見,苟能溫淳守己,必能事所養如所生,且不致破家,亦不致爭訟也。

【譯述】家中經濟情況不好的,收養別人的兒子作為後嗣,應當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把他過繼過來。因為貧困的人沒有田產和房屋為依憑以頤養暮年,只有期望兒子長大後來養活自己,不得不從幼小之時就給衣給食,養育其長大,用以培植他對你的感情;而富家大戶收養孩子,則應當在孩子長大之後。現在富人抱養別人的孩子時,都害怕讓孩子知道自己是養子,所以總是在孩子還不懂事時就將他領養過來。有時從貧困之家領養的孩子,長大後成了不肖之子,恐怕他會敗破家業,便商議著要把他趕出家門,於是引起爭訟。如果讓孩子長大一點後再過繼,那時,孩子的品行如何就可以看個大概。真的是個性格溫淳敦厚、安分守己的,就一定會把養父母當作自己的親生父母一般對待,也不至敗壞家業,更不至於引起爭訟官司了。

【評析】俗話說:"養兒防老。"因為"光景沒有百年好,人活七十古來稀"。

當自己年強力壯之時,自己能行能走,能食能勞。可年歲稍大,體內機器零件處處磨損,時時發生故障,則不可不有人侍傍於旁,端茶送水,承膝取歡。所以有子之人自不待說,無子之人,則取螟蛉,以續後嗣,綿延香火,四時得以供奉。至少可以年老之時望其反哺,百年之後,入土為安。故而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說。

然而,袁采以為收養螟蛉也不可以不慎重。貧困人家應幼時撫養以結其心,富貴之家則應"取於既長之時"。他的出發點是貧困人家無財產,不得不靠感情聯絡,富貴人家有財產,則僅用其守家延嗣養老送終。他的說法不無道理,有時甚合於人情風俗。然而人如果沒有感情,便叫他"冷血動物",人與動物之分則很大一部分在於人有感情。如果僅因財大業豐而慢待以心,養子雖能"事所養為生,且不敢破家",但人心遠隔,毫無家庭溫情氣氛。豈不大失所望?故而我以為不論貧者、富者均應"自幼以衣食撫養以結其心"。其心已結,當然親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