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上



劉禪被司馬昭封為安樂公後,親自到昭府中拜謝,昭設宴款待。使歌舞於前,蜀國官員都倍感傷懷而墮淚,後主卻嬉笑自若。昭問後主說:"頗思蜀否?"後主竟答:"此間樂,不思蜀也。"連司馬昭都嘆息說:"人之無情,乃至於此,雖使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烈士聞之,無不扼腕。

袁采說,豪富之不肖子孫,終不過導致家事敗落,達貴之不肖子孫,便會導致父祖遭刑辟,然而帝王之不肖子孫,則會喪國,使祖宗之大好江山拱手送人,使祖宗之臉面丟失殆盡,貽羞百代,後人能不警醒嗎?

子弟貪愚勿使仕宦

【原文】子弟有愚繆貪污者,自不可使之仕宦。古人謂治獄多陰德,子孫當有興者,謂利人而人不知所自則得福。今其愚繆,必以獄訟事悉委胥輩,改易事情,庇惡陷善,豈不與陰德相反?古人又謂我多陰謀,道家所忌,謂害人而人不知所自則得禍。今其貪污,必與胥輩同謀,貨鬻公事,以曲為直,人受其冤無所告訴,豈不謂之陰謀!士大夫試歷數鄉曲三十年前宦族,今能存者僅有幾家?皆前事所致也。有遠識者必信此言。

【譯述】子弟中如有愚頑笨謬而又貪財納賄的,決不可以讓他們走上仕宦之途。古人說辦理案件是能夠積陰德的事情,子孫後代之中必定有興旺發達的,這就是行善積德。做了好事,別人雖不知道,暗地裡福祥如意卻降臨到自己頭上。如果讓那些愚頑笨謬的子弟為官並執掌刑罰,他定會把公事全部交給幕僚或下屬去辦理。這些人扭曲事實,保護惡人而誣陷忠良,豈不是不能積陰德反而損德嗎?古人還說:人有太多的陰謀詭計,實是道德倫理之所大忌,即幹了壞事雖然別人不知道,但終會得到報應。現在你讓本性貪婪的子弟為官,他必定會與下屬一同謀劃,假公濟私,蠅營狗苟,黑白顛到,指鹿為馬,使人蒙受不白之冤,卻又無處申訴,這不就是古人所說陰謀嗎?士大夫們不妨回顧一下我們鄉間的情況。看看三十年前的官宦人家,如今存留還在的又有幾家?他們敗落的原因,就是讓愚笨貪財的子弟做了官,而不積陰德遭到報應造成的。有遠見卓識的人一定相信這番話是毫無謬誤的。

【評析】柳宗元有一則非常有名的諷刺性寓言,說一性貪之小蟲,因為它的背面毛澀,所以東西沾上去後很不容易掉下。可是體雖小,力雖弱,仍然是遇到東西就取來負上,昂著頭不顧一切前行,並且負載越多越是有勁,終於到顛倒翻側再不能爬起。間或有人見到了,心懷憐憫,幫它卸去沉重的包袱。但他一旦能夠爬起又拾取如同前番。又喜歡往高處爬,等到筋力疲竭,便墜地摔死。

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或看上去形貌魁偉,像是大丈夫;或看上去聰明睿智,象是聖賢哲人;或是身居高官;或是大有名望。但其遠見智謀卻同這一小蟲差不多。多貪多賄,玩樂不爽,於是不顧德義,不顧國法,甘以身試法,身死名敗,連家累室而不顧念。此又何苦來哉?

古代命官一個人犯了事,則因連坐之法,而誅連九族,更至鄉鄰。

今天雖然廢去連坐這一酷刑,但自己死後,白髮蒼蒼之老父母,黃髮嫩齒之幼兒女,尚留在世,世上之人如何冷眼相加,譏言相諷,也全然不顧,又於心何忍?親恩、師恩、家國大恩,置於何處?一個愚謬貪污之人給社會,給家人造成多大的傷害,多壞的影響啊!所以我們自己不可不為戒,同時要以此來提防如此之人為官,而妨害社會。

家業興衰系子弟

【原文】同居父兄子弟,善惡賢否相半,若頑狠刻薄不惜家業之人先死,則其家興盛未易量也;若慈善長厚勤謹之人先死,則其家不可救矣。諺云:"莫言家未成,成家子未生;莫言家未破,破家子未大。"亦此意也。

【譯述】生活在一起的父子兄弟輩中,一般來說,品行好與壞的人各占一半。

倘若那些愚頑不肖刻薄狠毒的人早早死去,那么他那個家庭的興盛衰榮尚不好下論斷;但如果那些慈祥善良,忠厚勤儉的人先去世,那么這個家庭的衰敗則是一定的了。俗話說:"不要說家庭還沒有興旺發達,能夠使家庭發達的兒子還沒有生養出來,不要斷言家庭能夠永保興盛,敗家的兒子尚未長大。"就是說的這種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