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上



幼定終身弊處多

【原文】人之男女,不可於幼小時便議婚姻。大抵女欲得托,男欲得偶,若論目前,悔必在後。蓋富貴盛衰,更迭不常。男女之賢否,須年長乃可見。若早議婚姻,事無變易,固為甚善,或昔富而今貧,或昔貴而今賤,或所議之婿流蕩不肖,或所議之女狠戾不檢。從其前約則難保家,背其前約則為薄義,而爭訟由之以興,可不戒哉!

【譯述】家中的孩子,決不應當在他們年紀幼小的時候,就為他們訂下婚事。

大抵女方訂親,是要找一位可以託付終身的男人;男方訂親,是要找一位可以相依相伴的女子。如果現在看著他們還相匹配,就為他們定下親事,將來一定會後悔的。因為家族的富貴興衰是變化無常的。孩子的賢良與否,也得等到長大後才能看出。如果早早議定了婚事,而兩家情況不變,孩子均好,當然很好。可是萬一以前富裕而現在窮了,或者以前有權有勢而現在沒了,或者所議定的女婿遊手好閒,或者議定的媳婦性格乖僻,不知檢點。那么依照以前所定的婚姻行事,則不保要破家毀業,不依婚約則又負不守信義的惡名,並由此引發官司訴訟。對於此,作為父母的人,能不有所警惕!

【評析】作父母的為孩子早早定婚不過是由於以下幾種情況。父母輩之間,因為交情篤好,性情相投,欲作數世厚誼。父母愛子女若心肝寶貝,想使子女早早成家立業,婚事早諧,以便早日抱到孫子,好承宗傳代。父母因慕對方錢勢,想藉此攀宮折桂,光耀門楣。父母看重人家兒女長得聰明俊秀,容貌秀美,因而想及早娉作自家婦婿,免為別家占先。凡此四種,都是將婚姻繫於一些不穩定因素之上。使得本來好好的願望落空,姻親兩家重則反目成仇,輕則嘔氣,相互嫌惡。因為誠如袁氏所說"富貴盛衰;更迭不常"。家道的興衰榮辱,是很容易變化的。特別是在古代,官宦人家,因一人得道便雞犬升天。或一人犯君,整個家族便"呼喇喇似大廈倒"。那些因羨慕人家錢勢的不要頓足捶胸,叫苦連天嗎?

又那些數世交好,欲想要靠兒女結親來延續友誼的,殊不想男女尚小,性情、形貌都沒有定格,萬一長大後性情不合,彼此又各情有所屬,兩家大人不是很難決斷,進退維谷?況且兩家關係親密,免不了頻頻往來,禮尚互搭,難免會發生些齟齬。但兩家兒女婚姻夾在中間,彼此面和心不和。如果草率完婚,而大人之間交情日疏,表里不一,兒女便要在中間難做人。在古代又戰亂不時發生,如果一家搬遷,訊息不通,男女各到婚嫁年齡,如何處置?不但耽誤兒女青青,且弄不好世交之誼,毀於一旦。那些因愛人家兒女而早早為他們定婚的,一般結果也不會好。小時候聰明的,大了不一定聰明,小時候漂亮的大了不一定漂亮,即使容貌相匹配,其中還有一個品性問題。一旦女婿或媳婦性體不好,德行有虧,不是因愛反而害了子女嗎?看來,早早地為子女定婚是有百害而可能沒有一益的。

議親貴人品

【原文】男女議親,不可貪其閥閱之高,資產之厚。苟人物不相當,則子女終身抱恨,況又不和而生他事者乎!

【譯述】男女雙方在議定婚事時,決不可貪圖對方的門第和財富。如果雙方在形貌品性上不相配,卻締結了婚姻,就會使子女抱恨終身,況且,夫妻不和又會引發許多事端呢!

【評析】門第觀念,是隨著世族地主勢力而發展起來的一種腐朽的地主階級意識。世族在東漢末年發展起來,到魏文帝時行九品中正法,選舉制度被世族地主集團控制,他們尊世胄,卑寒士,完全根據門第的高低來選擇官吏。同時在婚姻方面,高門勢族也是自恃清高,不與庶族地主官員輕易通婚。門第完全成為判別人品及取官婚配的標準,即所謂:"取士必問家世,婚姻必問閥閱。"在這種情況下,譜諜之學應運而生。世族地主紛紛為自己編撰家譜、族譜,在各地評定門第的等級,統治者則用法律的形式對高門勢族加以保護和標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