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上



【評析】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可見"業"是靠自己經過千辛萬苦的努力之後創造出來的,如果誰夢想著天上掉陷餅,誰就不配在這個世界上生存。拿父輩的遺產來說,有則好,無也並不影響一個人日後的發展。所以,兄弟之間為了父輩留下來的遺產而爭得面紅耳赤,甚至大打出手,實在是不值得。

兄弟爭財,一則傷了和氣,二則對自己來說,也是一件極不光彩體面的事。換言之,有失尊言。何況,你若是一個不成器的敗家子,縱有家財萬貫,也架不住揮霍,到頭來,依然一無所有。反之,自己若是精明強幹,即便沒有給你分到任何東西,你同樣可以掙得萬貫家財。

元代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老頭叫趙國噐,東平府人氏。因做商賈,到揚州東門裡牌樓巷居住。老伴不幸下世得早,留下一兒名喚作揚州奴。老頭想他自小做買賣,早起晚睡,掙了一份可觀的家業,良田千頃,城中有油磨坊、解典庫,指望這孩子經營。不想他成人以來,與他娶妻之後,只伴著一幫酒肉朋友,飲酒為非,吃穿講究,就是不理家業。老頭非常憂慮,他明白,只要他一閉上眼睛,所有的家業很快就會被這個不孝子吃喝掉。便想了個主意,把這個兒子托給相鄰居住三十年的老友李實,讓他在兒子執迷不悟時給予一定的教導。

果然不出老頭所料,他死之後,揚州奴日夜與一些酒肉朋友飲酒作樂。其中有兄弟二人柳隆卿和鬍子傳。這二人不會做什麼營生買賣,全憑那張嘴過日子,把揚州奴哄騙得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了,自從和他倆拜為兄弟之後,揚州奴的一切行動都聽著這兩個人的。沒有這二人,他覺也睡不著,飯也吃不下,而這二人的吃喝穿戴包括家中妻兒的日用全由揚州奴一個人供養。隔壁鄰居老兒李實想了個主意,自己開了一個典當鋪,他料想揚州奴花光所有的銀錢之後,就會典當東西,不久,果然整天有揚州奴的東西拿進來典當,揚州奴很快將家業全部花費盡淨。

東堂老李實在揚州奴一無所有之後,對他進行了教育,又讓他重新經營田產,揚州奴最終悔過自新。

揚州奴倒是一個繼承萬貫家私的子弟,然而,他的日子過得興旺發達了嗎?所以,分多分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有能力去掙,去經營。坐吃就會山空,再大的家業也經不起花天酒地的折騰。

兄弟失和,不如早分家

【原文】兄弟義居,固世之美事。然其間有一人早亡,諸父與子侄其愛稍疏,其心未必均齊。為長而欺瞞其幼者有之,為幼而悖慢其長者有之。顧見義居而交爭者,其相疾有甚於路人。前日之美事,乃甚不美矣。故兄弟當分,宜早有所定。兄弟相愛,雖異居異財,亦不害為孝義。一有交爭,則孝義何在?

【譯述】兄弟以孝義而共同居住生活在一起,這固然是一件好事。然而其中有一人早早去世,叔伯與侄兒之間的情感逐漸疏遠,各懷心事,他們之間的志向也未必是一致的。作為長者,欺瞞晚輩,作為晚輩,違悖輕慢長者。看到那些因為孝義而居住在一起的家庭,一旦發生爭論,他們互相忌恨的程度比陌生的路人更為嚴重。原來的好事就變得不那么美了。

所以,兄弟應當分家另過的早做出決定。兄弟之間有感情,即使是分家另過,也不妨礙孝義。否則,因為照顧孝義的虛名而居住在一起,一旦發生爭吵,那么孝義又在哪裡呢?

【評析】在漫長的封建社會裡,一個大家族居住在一起,如果誰想提出分家另過,那他就被視為不孝子。所以,在一個吵吵鬧鬧的大家庭里,大家都覺得過得不舒服,但都不願意承擔"不孝"的惡名而不提出分家,直至利益衝突日漸明顯,矛盾激化不可收拾,到那時大家都撕破了麵皮,真正的孝義從何談起?賈府是大家族的典型,守著祖上的基業,每個人都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表面上一團和氣,尊老愛幼,逢年過節,拜祭祖宗,每有慶典,全家出動。可骨子裡,大家都憋著一口氣。兄弟不同心,父子不同心,妯娌不和睦,沒有誰為了這個家族的利益而多想一點兒。有的只是極盡貪權之能事,為自己私藏金寶,積累財富;有的只是勾心鬥角,妒賢爭寵,不把他人損害得體無完膚絕不罷手;有的只是貪圖美色,斗棋爭酒,混混日子。。有誰為賈府的將來考慮過?最後,"樹倒獼猴散",誰可曾體會到有真正的"孝義"包含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