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上



拿《水滸傳》中的李逵來說,他性子急,脾氣暴躁,有時不問青紅皂白,殺人都不眨眼睛。然而,他對待自己的母親,卻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當他在外,稍微混出了點兒人樣子的時候,便想到了在家受苦的老母親,立志將母親接出來享福。背著雙目失明的老母走在人跡罕至的大山之中,這時,母親感到口渴,李逵便毅然去給母親找水喝。至此,誠篤的孝行已表現得極為明顯。沒想到,李逵把母親放進了虎口。回來之後,發覺老母已被老虎當作了午餐,他怒火中燒,根本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安危,便衝進了虎穴,喊到:"你吃爺一個,爺殺你一窩。"李逵真的殺了一窩老虎,令他遺憾的是,母親終究沒能享受人間的清福,撒手而去。

乾寶的《搜神記》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王祥性至孝,早年喪母,他的繼母朱氏經常虐待他,並不斷挑撥他和父親的關係。就是這樣,王祥在繼母生病的時候仍極其孝順。一次,王祥的繼母要吃活魚,正逢天寒地凍的隆冬,王祥便脫掉衣服,要剖冰得魚,冰忽然自動融開了,一對鯉魚從水中躍出,王祥拿上回到了家中。這便是有名的"臥冰求鯉"

的故事。雖有點荒誕不經,但在荒誕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至理:篤孝可以感動天地。

更有一則關於老萊子娛親的故事,顯出了孝的誠篤。

春秋末年楚國隱士老萊子,年已七十,經常穿著五色斑瀾的衣服像嬰兒一樣嬉戲在老邁的父母身邊,又常常故意摔倒在他上,發出像嬰兒一樣的啼哭之聲。

我們提倡"至孝",贊同"孝"的篤誠,但反對"愚孝"。有這樣一個故事真是令人觸目驚心:漢代的郭巨家裡非常貧窮,有一個三歲的兒子。郭巨的母親經常把自己的那份食物分給孫子一半,郭巨對妻子說:"貧窮到了不能供養母親的地步,兒子又分母親僅有的一點兒吃的,為什麼不把兒子活埋了?"於是郭巨便挖坑準備活埋兒子。等到把坑挖到二尺深的時候,忽然挖到了一罐金子,罐上面貼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天賜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奪。"結局自然是皆大歡喜。但其中殺兒子以供養母親的孝,實屬一種"愚孝",我們很難對此種孝給予讚賞。為人豈可不孝

【原文】人當嬰孺之時,愛戀父母至切。父母於其子嬰孺之時,愛念尤厚,撫育無所不至。蓋由氣血初分,相去未遠,而嬰孺之聲音笑貌自能取愛於人。亦造物者設為自然之理,使之生生不窮。雖飛走微物亦然,方其子初脫胎卵之際,乳飲哺啄必極其愛。有傷其子,則護之不顧其身。然人於既長之後,分稍嚴而情稍疏。父母方求盡其慈,子方求盡其孝。飛走之屬稍長則母子不相識認,此人之所以異于飛走也。然父母於其子幼之時,愛念撫育,有不可以言盡者。子雖終身承顏致養,極盡孝道,終不能報其少小愛念撫育之恩,況孝道有不盡者。凡人之不能盡孝道者,請觀人之撫育嬰孺,其情愛如何,終當自悟。亦由天地生育之道,所以及人者至廣至大,而人之報天地者何在?有對虛空焚香跪拜,或召羽流齋醮上帝,則以為能報天地,果足以報其萬分之一乎?況又有怨咨於天地者,皆不能反思之罪也。

【譯述】人當處在嬰孩時代,對於父母的愛戴和依戀是極為深切的。而父母對於處在嬰孩時代的兒女,愛護憐惜之情也很深厚,撫養培育幾乎到了無所不至其極的地步。大概由於父母和孩子相連的氣血剛剛分離,相去還不算遙遠,並且嬰孩的聲音笑貌本身便能取悅於人,得到人的疼愛的緣故吧!這也是造物者特意安排的自然而然的道理,使人類,使這個世界能生生不止,繁衍不息。即使是飛禽走獸、微生物等也是這個道理,當它們的子女剛剛脫離母體的時候,哺乳餵養極其關心。如果有意外的傷害降臨到它們孩子身上之時,它們就會奮不顧身,挺身而出去保護孩子。然而,當孩子漸漸地長大之後,名分稍稍嚴格起來,感情也日漸疏遠起來。此時父母極力要求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慈祥,子女們也力求做到至孝。飛禽走獸之類漸漸長大之後,母與子不相識認,這是人之所以與飛禽走獸不相同的地方。但是,父母在孩子幼小之際,對他們愛念撫育之情,簡直不可以用言語表達得盡。子女們即使終其一生承顏致養,孝順父母,極盡孝道,也不能報答父母從小愛念撫育的恩情,況對有些人來說,根本不能盡孝道。凡是不能盡孝道的人,請他注意一下人類是怎樣撫育嬰孩的,其中的情愛的分量有多重,最終就會自己醒悟。正如天地孕育萬物的至理,這種至理涉及到人類的又是那樣廣大,而人類怎樣去報答天地呢?有的對著空中焚香跪拜,有的請道士做道場以祭祀上帝,認為這樣就能報答天地至愛,果然能報答其萬分之一嗎?更何況那些對天地有埋怨責怪的人,這些都是不進行反思所造成的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