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范》世范卷中



【評析】在日常生活中,雖說"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但在穿著上,也不宜過於新奇獨特,與眾不同。改革開放以後,我們有機會接觸到西方的思想文化,有些年輕人盲目崇洋,認為穿上奇裝異服才能和西方人步調一致。也藉此表明自己的開放,領社會潮流之先。其實西方人在服飾上也是十分講究的,有地位的人所穿服裝都很嚴肅,尤其在正式場合,西方人不穿日常生活中看起來很隨便的衣服,否則會被視為不懂禮貌。奇裝異服在西方社會也不是被普遍接受,西方有一種人被稱為"嬉皮士",他們穿上奇裝異服,目的是反社會束縛,向世人表明自身的存在。服飾往往是和民族傳統,民族文化緊密聯繫的。世界各國各有自己的文化背景,因此,在服裝上也表現出各自特點。中國人傳統上是穿長袍馬褂的,但這種服裝穿起來有許多不便之處,所以新文化運動後,人們逐漸穿起了西裝。如果現在街上忽然出現一個穿長袍的人,大家肯定會爭相注目了。據說,台灣作家李敖在台大讀書時,最喜歡穿長袍,一年四季,即使夏天最熱的時候也不脫掉,一位也喜歡穿長袍的台大教授對他看了半天,無奈地說:"看來你比我還頑固。"但人家李敖是大家公認的才子狂人,如果你我穿起長袍,那肯定被人譏刺為"不倫不類"。

居鄉不可奢華

【原文】居於鄉曲,輿馬衣服不可鮮華。蓋鄉曲親故,居貧者多,在我者孑然異眾,貧者羞澀,必不敢相近,我亦何安之有?此說不可與口尚乳臭者言。

【譯述】居住在鄉裡面,駕的車馬、穿的衣服,不可以鮮艷華麗。因為鄉里的親戚朋友,生活貧困的占多數,我們與眾不同,貧困的人感到不好意思,一定不敢接近我們,我們自己如何能安心呢?這些話不必與乳臭未乾的未成年人講。

【評析】新近有一個名詞叫作"平民化",意思就是大人物不搞特殊化,不拿架子,不擺譜,說話辦事,衣食住行,儘量與老百姓接近。袁采這則語錄說到底就是讓權勢人物儘可能地平民化,這樣才能不脫離民眾,受到鄉里人的尊重。

西方社會的平民化傾向近年來很明顯,許多政府首腦願意和百姓接近,努力做到與常人無異。德國總理科爾長得人高馬大。曾見一篇文章寫科爾的飯量極其驚人,但他有一個習慣吃完菜後,一定要把盤子舔光,因為他沒有浪費的習慣。其實舔光碟底和"吃不了兜著走"在西方都是正常現象,很多大人物也樂此不疲。

法國總理席哈克訪華時,不肯住在釣魚台國賓館,而是和隨行人員及記者一起住進了北京王府飯店,幾次出現在飯店大廳里,像普通人一樣和人交談,一點也沒有總理的架子,讓人感覺到親切自然。

盧森堡大公身為國家元首,經常到街上散步,隨便和百姓聊天,不帶隨行人員,也沒有保衛。街上民眾也習以為常,絕對不會出現一窩蜂似地要求籤名的情況。據說,大公曾經一個人搭乘飛機前往日本訪問,一時傳為美談。

延安時期,我黨的領袖們和老鄉同住一頂土窯洞,和老鄉一桌吃飯,老鄉也樂於和他們接近,這些領袖人物在衣食住行上都很平民化,和普通百姓沒多大差別,曾經看過一張照片,是朱德,彭德懷,鄧小平三人站在一方土窖洞前的合影,大約是冬天,三人都穿著厚重的軍裝棉襖,其中彭老總的褲腿上打了一塊大大的補丁,憨憨地笑著。誰能想到,就是這些外表上很"土氣"的人,讓現代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婦女衣飾不可出眾

【原文】婦女衣飾,惟務潔淨,尤不可異眾。且如十數人同處,而一人之衣飾獨異,眾所指目,其行坐能自安否?

【譯述】婦女們穿的衣服,只要乾淨整潔就行了,切不可與眾不同。如果十幾個人呆在一起,其中一個人的衣服鮮艷華麗,大家把目光都集中在她一人身上,她坐立行走,還能同往常一樣自如嗎?

【評析】封建社會婦女地位低下,被看作是男子的附屬品。封建禮法制度對婦女更是做了種種限制和要求。此則"婦女衣飾務潔淨"也是從男子觀點出發,對婦女作出的規範。這是那個時代的產物。現代社會講求"男女平等","女權運動"早已在世界上蓬勃開展,婦女和男子一樣具有自身價值。同樣為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當今世界女總理、女部長已經屢見不鮮,各行各業婦女都有傑出人物。可以說"男女平等"是社會發展,人類進步的一種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