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哲理故事

生 活·哲 理·故 事

——2005年1—6月《報刊文摘》美文精選

沒有任何藉口

現在有一篇流行的文章叫《報告長官,沒有任何藉口》。說是在西點軍校,學員應對長官的問話永遠是四句話:“報告長官,是”,“報告長官,不是”,“報告長官,不知道”,“報告長官,沒有任何藉口”。除此以外,不能多說一個字。因為軍官要的只是結果,而不是喋喋不休、長篇大論的辯解。

聽起來,沒有藉口顯得冷漠不盡人情,可是仔細想一想,如果凡事都尋求藉口,那么生活將會變成怎樣……再美妙的藉口對事情的改變無任何用處,與其把諸多時間枉費在尋找藉口上,不如主動反思、檢討自己的不足以及改進這些不足的建設性方法。

(摘自2004年12月24日《中國婦女報》作者曉曉)

風落之果 

在某便利店門口,看到一女士掉了一元硬幣,剛好滾到不遠處的一個乞丐面前,他當時盤腿而坐,因為下肢殘疾,所以他撿起那硬幣,極吃力地高高舉起來,要還給那女士。那女士微笑著,擺擺手,順水推舟,就把一元錢給了那乞丐。我看到這一切,會心一笑,這是都市裡的一幅即興畫卷,很美,還有淡淡的喜樂色彩,泛著些許的溫暖。

小時候,在鄉下,很窮。但是媽媽常會給我們六個兄弟姐妹一些驚喜,因為她可以變魔術似的,在桌子上擺出一些時令水果,這是匪夷所思的,因為我們買米的錢都沒有,怎么可以奢侈地吃到水果?但是媽媽做到了。春天有枇杷、夏天有桃子龍眼楊梅荔枝芒果、秋天有石榴橄欖、冬天有柿子橘子板栗……那是些豐美富足的早晨,媽媽總是第一個起床,然後第一個跑到不遠的“萬果園”里去撿“風落之果”,在水果成熟季節,晚上總有風吹落一些被小鳥啄過或者承受不了自身重量的果實,果園主人對於起大早來撿落果的窮人,一直心存寬厚與仁慈,沒有刁難,而是默許。有一次刮颱風,龍眼樹下都是果實,我們幾個孩子高興得手舞足蹈,大叫“老天有眼”,我們可以大飽口福了。結果,我們被媽媽臭罵一頓:“我們怎么可以幸災樂禍?人家的損失有多大,我們怎么可以高興呢?”媽媽的想法是樸素的,人家落難時,我們不能趁火打劫,只有別人豐收時,我們才可以分享他人的“風落之果”。

多年過去了,我常常夢到那些誘人可愛的“風落之果”。

今天早上,我又看到了它,那是一枚滾落在乞丐面前的硬幣。

(摘自2004年12月29日《今晚報》作者羅西)

坐車 

父親好不容易進一次城,我陪他看過高樓大廈後,又打的去一處風景區玩。下車時,父親看見我給了司機20元,就說:“坐一陣車怎么要這么多錢?”我說:“不多,這已經是最便宜的了。”

從風景區出來後,父親不肯坐車了。從風景區到家有10公里,走回家那還不得累死?我還是叫了一輛的士。父親見我不聽他的話,就生氣地自己走了。我問司機要多少錢,司機說最少要25元。我預先付錢給司機說:“等一會兒見到我父親,你就說只要兩塊五毛。”司機問我為什麼要騙父親,我說:“我父親剛從鄉下來,他心疼錢,死活不肯坐車。”司機愣了一下才說:“好吧。”司機把車停到父親身邊。我叫父親上車,父親卻要我下車。司機說:“大叔,你上來吧。我是順路捎你們回去。只收兩塊五毛。”父親這才上了車,一個勁地謝司機。

司機一路跟父親說話,把我們送到家門口時,還親自給父親打開車門。等父親下了車進了家後,司機又把我叫回到身邊,將那25元還給我說:“這錢,你拿去買一瓶酒給大叔喝吧。”我莫名其妙地問:“你為什麼不要錢?”司機說:“因為你的父親太像我的父親了。我父親進城後,也是心疼錢,不肯坐車。”我問:“你父親還好吧?”司機說:“他走路回家時,被車撞死了。”

司機眼裡涌滿了淚水,他默默地開車走了。那25元錢,我至今還保存著。

(摘自2004年12月24日《天津老年時報》作者陸素平)

別跟“4”過不去 

“4”,一個普普通通的阿拉伯數字,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竟然也成了“倒霉的大叔”。“4”與我們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地域有東、西、南、北四方。時間上一月有4周,一時分4刻。古往今來,我們的許多事物常用“4”來概括。如把梅、蘭、竹、菊稱為四君子;筆、墨、紙、硯稱作文房四寶;禮、義、廉、恥稱為治國四綱;詩、書、禮、樂稱為教育四術;平、上、去、入稱為漢語字音四聲;真、草、隸、篆稱為漢字四體;我國古代就有“四大發明”、“四庫全書”,今天人們生活追求安定“四平八穩”,交通上要實現“四通八達”,大丈夫要“四海為家”……

中國古代“談凶論吉”的權威典籍《周易》並沒有給“4”貼上“凶簽”。在易學中先天八卦中的“4”與震卦對應,蘊含奮起、積極向上、茂盛等意向;後天八卦中“4”與巽卦對應,蘊含自由、活潑、滲透變動等意向。其實,作為數字的“4”無所謂好與不好。兩個“4”加在一起,不就是吉祥數“8”了,反過來說,“8”也是由兩個“4”組成的。而在音樂樂譜里“4”就是“發”。

(摘自2004年12月27日《學習時報》作者蔡順利原載《北京晚報》)

日曆 

當我們撕下2004年最後一頁日曆時,新的一年又展現在我們面前。

日曆年年更換,天天翻新,由厚變薄,由新變舊。正如泰戈爾所說:“它是一把歷史的刻刀,記載著歲月流逝的痕印,留下了青春衰老的年輪。”

的確,在匆匆而過的365天時光里,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受挫的懊喪;有進取者的歡欣,也有平庸者的悲傷。日曆如同鑲嵌在生活中的一面鏡子,時時提醒人們:珍惜光陰,不斷進取!古往今來,每一頁日曆上,都具有那個時代濃重的色彩。屈原有“望崦嵫而勿迫”,“恐鵜之先鳴”的詩句;孔子有“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感嘆;梁啓超有“起趁雞聲舞一回”的凌雲壯志;魯迅有“時間就是生命”的至理名言佳句;齊白石有“不教一日閒過”的教誨;沈鈞儒有“立志須存千載想,閒談無過五分鐘”的惜時名言佳句;朱自清則有“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鏇轉”的感受。時間的歌雖然綿長修遠,卻又不絕如縷。樹葉落了,枝條還會返綠,發出新芽;桃花謝了,桃樹還會綻出蓓蕾,爭奇鬥豔……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江流不息,花開又謝,歲月的腳步匆匆而過,一去不再復返。

一本日曆,一頁薄如樹葉,但頁頁都像一個大問號。你是否珍惜時光,奮發自勵,把自己的光和熱、青春和智慧奉獻給我們偉大的祖國,貢獻給改革開放、振興中華的宏偉事業?朋友,請你在每張日曆上,都留下自己清晰的一筆!

(摘自2004年12月29日《中國老年報》)作者文舉)

拒絕作報告的母親 

五一節,學校要求各班開展一場勞動最光榮的活動。我決定在班上搞一個報告會。

楊小華的母親是市勞動模範,請她來作報告,既零距離接觸說服力感染力極佳,還可以不支出“勞務費”。

我立即找楊小華安排任務。

第二天,我剛進學校,楊小華的媽媽就到學校找我了。楊小華的媽媽說,老師,求求你,我真的不能來作啥子報告。我雖然不能讓兒子揚眉吐氣,但我也不能讓兒子丟人現眼啊!楊小華的媽媽給我帶來了兩瓶“瀘州老窖”,這是他們家破天荒地給我送禮。

楊小華的媽媽去年下崗,現在在街邊擺著一個燒烤攤子。那個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沒有改變她下崗的命運。

楊小華的媽媽說,老師,我就是砸鍋賣鐵賣血割肉,也要讓我們小華上大學!整死我也不能讓他像我一樣了。楊小華的媽媽說得斬釘截鐵。

楊小華的媽媽眼裡滿含淚。